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认为,我国亟须在开源创新生态培育、高水平人才培养及安全治理等方面精准谋划、提前布局、攻关突破,推动大模型赋能行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美国人工智能顶尖企业OpenAI发布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研发消耗数十万块GPU,而国内能买一万块GPU的公司屈指可数。”张英指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仍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大模型创新生态还不成熟。由于人工智能开源社区集聚不足,中小企业创新成本高,以及应用场景落地推广难等原因,成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还未形成。
二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存在供需结构性问题。数据显示,去年1-8月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供需比仅为0.39,预计到2030年人才缺口将超500万。当前,人工智能模型工程师、人工智能训练师、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专员等人才新需求涌现,相关岗位设置和支撑不足。满足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AI for Engineering(工程智能)要求的交叉学科人才紧缺。此外,高校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与产业一线需求有所脱节,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