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9岁,马上就要满50岁了。每场演出,我在台上都会说一遍,我49岁了。”4月12日至5月5日,王耀庆主演单人剧《低音大提琴》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剧中,他是失眠72小时的低音大提琴手,“我必须说服自己,一个人失眠时,要在家里一直自言自语。”
低音大提琴是交响乐队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用于独奏略显单调,却是合奏中音响与旋律的基础。《低音大提琴》讲述低音大提琴手在失眠夜晚自言自语,回顾他的事业、爱情,他的渴望、崩溃与思索。面对低音提琴,他仿佛看到自己注定只能过平凡的日子,在光鲜亮丽的乐队中“选择”默默无闻。可是他却始终不甘地挣扎着,想要抓住些什么……
《低音大提琴》编剧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是长期居住在法国巴黎的德籍作家。作为他的处女作剧本,《低音大提琴》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后被译成英语、法语、芬兰语、瑞典语、希伯来语、荷兰语和意大利语等。聚斯金德关注小人物。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疏远,这些都在聚斯金德笔下小人物以及他们“窄小”的生存空间中得以清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