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加速拥抱AI,一直被诟病创新乏力的智能手机,迎来了难得的炒作题材。新年伊始,魅族宣布“all in AI”,而后发布的智能手机新品无不贴上“AI”,以此作为最大卖点。更有研究报告惊呼,AI手机已经“改变手机形态”,智能手机市场即将迎来“拐点”,并对2024年的市场行情给予颇高的期待。
但所谓的“AI手机”在销售市场表现如何?消费者如何看待智能手机的AI浪潮?“AI手机”能否给产业链带来新的变量?带着这样的疑问,财联社记者近日集中探访了位于广州、深圳两地的多家智能手机门店。记者发现,当前市面在售的“AI手机”的AI属性相对集中于图像处理、语音助手、文字生成等功能上,有消费者坦言吸引力不够强,“使用第三方App也能实现”。从多位销售人员的反馈来看,“AI功能”整体关注度不高,鲜少人主动问及,AI也并非主推的手机卖点。
行业鼓吹与市场冷淡的鲜明对比背后,智能手机市场告别高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IDC统计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71亿台,同比下降5.0%,创近10年以来最低出货量。而接受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则认为,AI手机热度不断上升,反映了业界对AI提振产业链的期待,但至少从短期来看,AI还难以为终端销售提供明显助力。从产业链来看,芯片、算力、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则仍需继续提升,才能让AI手机“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