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济南4月13日电(记者贾云鹏)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等13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能源和产业转型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6年底,全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5万亿元,绿色金融专业部门、特色分支机构超过100家,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新增转型融资3000亿元以上;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工具及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形成组织体系健全、产品内容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政策支持有力的绿色金融体系。
山东碳排放总量占全国近10%,减碳降碳任务重、责任大,特别是煤电、炼化、焦化、有色等传统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能耗的69%、煤耗的91%,是企业向低碳转型的主体和关键。为此,山东将传统行业低碳转型、能源体系绿色转型和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作为绿色金融的三个重点支持领域。
山东明确从行业、企业、项目“三端”发力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行业端,山东聚焦规模大、碳排放高的石化、有色等领域,分步推出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支持标准,为金融机构识别转型主体等提供依据。企业端,山东将根据企业能效水平、经济效益,对“两高”企业标示为“绿、浅绿、黄”三色,实施年度动态更新,为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识别转型主体,制定差异化金融、产业政策及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支撑。项目端,山东引导标识为“浅绿”和“黄”且有转型意愿的企业“一企一策”制定转型方案,纳入转型金融项目库,并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利率定价、业务操作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和服务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