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各地同题共答,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让各类经营主体如鱼得水、如鸟归林,那么一地又一地鸢飞鱼跃、近悦远来的经济生态“小场景”,就一定能汇聚成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一路向前的壮阔洪流。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今年以来,从上海连续第七年发布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到辽宁大连选取11起典型案例向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亮剑,再到安徽制定百条具体措施创优营商环境,各地纷纷出台务实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创造竞争新优势。
营商环境的好坏,经营主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好的营商环境对经营主体的意义,就像顺水行船,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差的营商环境影响很大,轻则让企业各环节运转不畅,加重企业多方面成本负担,削弱竞争优势,重则会影响整个市场对一个地区的投资信心和预期,在要素、资源、产业集聚上形成“存量留不住、增量不敢来”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