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范易成4月8日报道: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4月5日-7日,第十七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7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水处理化学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和应用案例,助力水处理行业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
在4月6日的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民生为本,治水为要,治水兴水也是当前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院士从物质、能量及耦合驱动下环境变化的规律、效应与调控等角度,提出面向自然、走进生态、迈向零污染地球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科技大道;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围绕管网这一未来水环境治理的主战场,指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应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开拓出一条数字化和智慧化的管控道路;南京大学任洪强院士指出,为满足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科技创新需求,需要我们从知识、学科、人才、科研等不同角度进行系统性、变革性的思考。尤其是构建与国际对口的、完整的国家水处理与水回用标准平台将有效助力我国水处理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张波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三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应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系统、协同、共赢的基本方针,从技术、经济及管理三个维度寻求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