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下沉走进乡村、服务村民,能在刺激需求、拉动消费等方面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是金融创新服务模式之一,通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近年来,普惠金融在我国乡村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然而,与乡村整体金融需求相比,普惠金融服务仍有一定难点和堵点。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以打破乡村“信息孤岛”,为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发展之基。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离不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在金融科技支持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参与方需要进一步打通、整合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金融类信息,打破信用信息壁垒,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这一过程既能够有效规避农村金融需求方的失信风险,也有利于乡村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