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了社会对“央行扩表”的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央行总资产45.7万亿元,相比2022年扩表约4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导致央行扩表的主要因素在于:此间,央行增加了MLF(中期借贷便利)及PSL(抵押补充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余额上升。
为什么要使用MLF、PSL?其实,它们就是央行对金融机构的、不同期限、有抵押的“再贷款”。比如MLF大都是1年期的“有抵押再贷款”;PSL的期限和针对性相对灵活,2014年7月,央行向国开行注入为期3年1万亿的PSL,利率4.5%,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从数据看,截至2023年末,被计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大致属于MLF和PSL的广义再贷款余额增长了4.24万亿元,并由此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什么意思?诚如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所说:“央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增加债权,会主动投放流动性。”实际是说,央行通过MLF/PSL等工具,增加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债权,这是主动释放基础货币,是“主动投放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