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东京5月26日电(记者刘春燕)近年来,日本制造业造假丑闻不断。1月丰田集团旗下重要部件商丰田自动织机继大发之后再爆数据造假丑闻,丰田、日野的部分工厂因供应链中断被迫停工。汽车产业一季度出货量下降,不仅拖累当季工矿业生产下滑,也成为日本经济一季度负增长的重要背景之一。
日本法律技术公司幅锐态(FRONTEO)去年10月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发现,过去5年中25%的日本公司曾发生过挪用公款、作弊、违规等不当行为,其中涉及产品品质的违规占比达32.7%。
从神户制钢到三菱电机,从日产到丰田,人们忍不住再次发问,这些制造业“大牛”到底为什么也放弃了“护牌”,先后走上数据造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