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30日,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4)与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 2024)同期在上海举行。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表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占据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45%。目前心血管疾病下降拐点尚未到来,年轻化趋势显现。从国外经验来看,危险因素控制至关重要,考虑到践行“健康中国2030”行动,近年来医学技术持续不断进展,期待未来十年我国迎来心血管疾病发病拐点。此次OCC与WCC同期召开,希望在世界各地合作努力下,实现2030年将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减少三分之一的目标。
从全球范围来看,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葛均波认为,应突破学科边界,从更高层面重新审视心血管疾病、审视动脉粥样硬化。基于临床观察,他于2015年与王拥军教授等共同在国内提出泛血管疾病的理念,期望能够从整体上对此类疾病进行防控、治疗与管理,“如果只从单一的专科角度出发,无异于盲人摸象,对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泛血管疾病的认识会存在偏差。”
记者了解到,泛血管疾病累及全身,进行更加有效的干预与管理,需要更高效、精准的平台来连接患者与医生,“人工智能+元宇宙”的构架,恰好满足这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