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哈佛大学陶伟教授团队强强联手,共同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4.7)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为“原位自供氧g-C3N4 QDs平台的研发及其提高角膜交联效果的机制研究”,详细阐述了以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g-C3N4 QDs)为核心的自供氧平台如何有效提升角膜交联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这是首次有研究揭示g-C3N4 QDs在角膜交联领域的应用潜力,标志着该领域研究新的重要突破。
圆锥角膜是一种双侧性、进行性的角膜扩张疾病,通常起病于青春期,发病率约为1/2000,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疾病以角膜基质进行性变薄、角膜局部呈锥形前凸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近视、不规则散光和瘢痕等,导致视物模糊、重影、眩光等视觉障碍,有致盲风险。目前,圆锥角膜已成为角膜移植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最终需要进行角膜移植。
在当前的治疗手段中,角膜交联术是国际公认的能够有效阻止和延缓圆锥角膜进展的主要方法。该技术首先将核黄素渗透到角膜基质层,随后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活性氧,经过一系列反应来增强胶原纤维间的结合力,进而提升角膜的生物力学强度,以期达到加固角膜,减缓或控制角膜膨出,并防止角膜进一步变薄变形和视力恶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