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6日)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形机器人的法治与伦理”展开讨论交流。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态度总是矛盾的,期待之余又怀有一丝担忧和恐惧,这在科幻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早在194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即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
“在今天,阿西莫夫的三原则仍然适用吗,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会不会发生转变?”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院长、教授邵怡蕾看来,人形机器人的出现给法律界带来了不少新问题,比如,机器人是否应该被赋予法律人格?机器人造成损害时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它的设计者、制造者、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等等。此外,越来越频繁的人机互动也造成了伦理挑战,它们是否应该被视为人类的同伴、人类对机器人产生情感依赖会不会导致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