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电动自行车既要合法上路,也要安全使用,更要有序退场。只有监管结成一张紧密的安全网,才能在有效节约管理成本的同时,让电动自行车所涉各个环节的监管更有效;也只有不断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才能推动全链条整治行动走深走实。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3.5亿辆。确保电动自行车行驶在安全和规范的轨道上,重要性不言自明。近日,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疏堵结合,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
凡事总有两面。电动自行车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比如,一些地方的电动自行车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防火安全性能低、违规改装改造、停放充电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顽疾仍难以彻底根除。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开展全链条整治行动,无疑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