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质检院和宁波市质检院两地的专家对球类、球拍和跳绳首次共同进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线下线上共采样112批次样品,覆盖高、中、低三档价位。其中有30批次产品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不符合率为26.8%,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两百倍以上。(12月2日央视网)
对于增塑剂,广大消费者并不陌生。前些年,部分文具、玩具、童装等商品就被曝光过增塑剂超标。在长期过量接触的情况下,增塑剂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接触等方式渗透入体内,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其危害不可小觑。然而,让社会大众没想到的是,平时并不在意的学生体育用品,竟然也集体“沦陷”了,成为增塑剂超标的“隐秘角落”,在不知不觉中“毒害”青少年。
近年来,为了改善学生的体质,各地学校逐渐重视体育锻炼,在校内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举办体育社团、课间操大比武、球类竞赛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目前,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项目在学生中深受欢迎,一些学校还会有相应的体育作业要求,比如每天跳绳200下、拍篮球十分钟等,使得学生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时间接触体育用品,这也增加了增塑剂的渗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