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2024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的年度报告《大气中国2024: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下称《大气中国2024》)显示,从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来看,整体六项常规污染物年评价浓度继续达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空气质量相比疫情前处于同等社会活动水平的2019年显著改善;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59.9%,共203个城市实现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全部达标,比2019年增加4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显著上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气污染防治并非一蹴而就。当下,治理仍处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仍有挑战。
“随着我国污染减排进入深水期,减排难度日益增加,浓度下降幅度放缓,进一步空气质量改善的任务艰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表示,建议未来应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主要抓手,充分释放通过结构调整减排大气污染的巨大潜力,针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制定精细化碳污协同治理策略;同时在排放-浓度非线性响应关系科学认知基础上,平衡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力度,持续强化NOX、VOC和NH3减排措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