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气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氢气传感器作为检测和监测氢气浓度的关键设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25 年,氢气传感器行业呈现出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的态势,不同类型的氢气传感器在各自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氢气浓度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氢气作为清洁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在燃料电池、航空航天、化工生产和能源存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氢气易燃、易爆的特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氢气传感器成为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关键一环。目前,氢气传感器技术已从单一技术发展为多种技术路线并行,涵盖热学、电学、光学、声学等多个领域,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一、热学型氢气传感器:成本与性能的平衡
热学型氢气传感器主要包括热导率氢气传感器和催化燃烧型氢气传感器。热导率氢气传感器利用氢气浓度对导热率的影响来检测氢气。当氢气浓度变化时,导热率改变,热敏电阻的阻值也随之改变,通过检测阻值就能计算出氢气浓度。有研究通过实验发现,该传感器的气体流量对测量几乎无影响,灵敏度随环境温度升高呈线性递增,输出随绝对湿度增加而线性递增。还有研究针对其温度漂移等问题,设计了放大电路、数据融合校正方法,以及恒温检测电路和环境温湿补偿方案,有效提升了传感器的性能。
催化燃烧型氢气传感器则是通过催化燃烧氢气,使燃烧热量改变气敏组件的阻值,进而测量氢气浓度。这种传感器具有高灵敏性、高响应性、高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测试与实验中被广泛应用于氢气体积分数的监测。相关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补偿元件的补偿效果、采用 MEMS 工艺制备传感器、优化催化剂等方式,不断提升该类型传感器的性能,如缩短响应时间、提高灵敏度、增强抗湿能力等。
二、电学型氢气传感器:灵敏度与环境适应性的考量
电学型氢气传感器包含电化学型、半导体型和纳米材料型三种。电化学型氢气传感器将氢气的电化学反应程度转化为电信号以实现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结构坚固、成本较低、易于集成的优点。不过,其性能会受到环境湿度的影响,部分研究针对气体扩散层碳粉载量、温度和湿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设计出不同电解质的传感器以优化性能。
半导体型氢气传感器利用材料的气敏特性,通过监测氢气与半导体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敏感元件变化来检测氢气浓度,分为电阻式和非电阻式。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温度、湿度和材料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采用掺杂、制备异质结、等离子体处理等技术手段,提升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响应速度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纳米材料型氢气传感器是在金属氧化物传感器基础上修饰纳米颗粒制备而成,通过氢气吸附引起材料导电性能改变来检测氢气浓度。相关研究制备出多种纳米复合结构的氢气传感器,如将 TiO2 纳米管和 Pd 纳米团簇复合,在柔性基底上制备杂化薄膜等,这些传感器展现出了良好的响应特性和灵敏度。
三、光学型氢气传感器:高灵敏度下的复杂挑战
光学型氢气传感器凭借出色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在氢气检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 FBG 型、微透镜型、干涉型和 SPR 型。FBG 型传感器依托光纤中布拉格光栅对氢气的灵敏响应,通过测量反射光的中心波长偏移量确定氢气浓度。研究人员通过优化敏感材料,如采用钯、钯合金、WO3 等,以及优化光栅结构,如制备双螺旋形 FBG,来提升传感器的性能。不过,该传感器在检测低浓度氢气时存在局限,且安装和维护较为复杂。
微透镜型氢气传感器通过监测光纤端面涂覆的敏感材料的光学特性变化来检测氢气,能够快速准确检测低浓度氢气。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性能上,如在光纤端面镀复合膜、设计多层膜结构等,但该传感器主要限于点式检测应用,灵敏度和响应时间难以独立优化。
干涉型氢气传感器基于干涉仪工作,通过监测干涉光路光程差变化来检测氢气,具有高测量精度和良好重复性。但它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需要配备温度补偿措施。相关研究通过设计不同结构的干涉仪,如马赫 - 曾达尔干涉仪、法布里 - 珀罗干涉仪和萨格纳克干涉仪等,并涂覆不同的敏感材料,实现了对氢气浓度的精确检测。
SPR 型氢气传感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检测氢气,能够捕捉光折射率的微小变化,灵敏度较高,可实时监测氢气浓度。研究人员通过制备不同的金属膜和敏感材料组合,如 Pd - Au 膜、Pt−WO3 复合膜等,优化传感器的性能。然而,该传感器操作复杂,成本较高,需要光谱仪、探测器等配合。
四、SAW 型氢气传感器:高灵敏度背后的维护难题
SAW 型氢气传感器基于声表面波原理工作,由压电基底、叉指换能器和气敏薄膜组成。声波在压电材料表面传播时,速度和频率会受表面吸附物质影响,通过测量这些变化可检测氢气浓度。该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结构小巧、便于集成,但容易受到损伤,需要定期维护,成本也较高。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氢气敏感层,如采用铜酞菁膜和钯膜的双层结构、石墨烯和铂膜、钯镍合金和钯铜纳米线等,以及改变传感器结构,如设计球形 SAW 型氢气传感器,来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和检测范围。
不同类型的氢气传感器在原理、优点、缺点和应用场景上各有差异。热学型传感器成本低廉、寿命长,但灵敏度较低;电学型传感器灵敏度高,但受环境影响较大;光学型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但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SAW 型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结构小巧,但易受损伤且成本高。
2025 年的氢气传感器行业,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每种类型的氢气传感器都在不断优化升级,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氢气检测的需求。热学型传感器在成本控制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电学型传感器在灵敏度和集成性上表现突出,光学型传感器凭借高灵敏度和抗电磁干扰能力适用于特定场景,SAW 型传感器则以其快速响应和小巧结构在一些领域发挥作用。
然而,氢气传感器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氢气传感器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在性能方面,如何在提高灵敏度的同时,增强传感器的选择性、稳定性,以及降低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成本方面,部分传感器,如光学型和 SAW 型传感器,由于其结构复杂、需要配套设备,导致成本较高,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因此降低成本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氢气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将朝着小型化、集成化方向迈进。新型材料的应用,如纳米材料、新型敏感材料等,有望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同时,优化传感器结构、增强环境适应性,以及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将是氢气传感器行业实现商业化和更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随着氢气在能源领域应用的不断拓展,氢气传感器作为保障安全的重要设备,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购物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