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石油化工行业在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一背景下,化学品的分类管理作为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化学品分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化学品分类管理的法律框架
《2025-2030年中国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化学品生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由三个层面构成。法律处于最高级别,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和地位次之。除了法律法规体系外,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在石油化工安全管理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安全生产标准作为安全监督监察、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规范,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化学品分类管理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二、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实施
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旨在指导各国有效控制化学品的危害,统一国际对化学品危险性的划分原则。GHS的实施对危害信息确认、传递及风险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于2006年批准出台了GB20576—20602等26个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是从GHS标准中转化而来的。随着GHS制度的不断修订,我国工信部于2013年印发了《中国实施GHS手册》,采纳了联合国GHS的全部危害分类原则,并编制了系列标准GB 30000.2~29。在石油化工行业中,GHS的实施有助于统一化学品危险性公示标准,避免因标准不一致而带来的测试、评估工作,促进化学品国际贸易的便利化。
三、石油化工行业化学品分类管理的现状
(一)危险化学品目录的调整
在石油化工行业,化学品的分类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2003年原国家安全监管局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依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中危险货物分类体系确定,从运输安全的角度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20项,侧重于化学品物理危险和急性毒性危害。该名录包含了危险化学品3823个。同年《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发布,包括剧毒化学品335个。随着GB 30000标准的实施,与《名录》的分类原则存在很大区别,不能适应生产管理的实际需求。为此,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采用“积木式原则”,从95个危险类别中选取了其中危险性较大的81个类别,作为危险化学品目录的确定基准,发布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该目录中共有危险化学品2828项,其中包括剧毒化学品148种,比2002版剧毒化学品减少了187种。经危险性鉴定、分类后属于危险化学品的需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无GHS分类或在《目录》未采纳的GHS分类化学品不需进行登记。随着石油化工行业技术的发展,新的化学品将不断涌现,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及管理要求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适时进行完善及调整。
(二)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筛选
相关主管部门从《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筛选了74个危险化学品,于2011年先后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目录。该目录综合考量了国内外化学品生产及事故情况等,旨在指导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强化管理及监管工作。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主要以物理危险性较高的级别作为监管重点,未考虑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也未考虑化学品的数量和暴露情况。在石油化工行业中,这一分类管理措施有助于集中资源,加强对高风险化学品的监管,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三)剧毒化学品和高毒化学品的管理
剧毒化学品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已给出判定原则,共计148种。其筛选原则主要考虑可能造成剧烈急性危害的化学品,即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高毒物品目录》的制定主要综合考量有毒化学品对职业病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统计情况,选取可能造成职业危害、致癌影响以及中毒的化学品,共计54种。我国对高毒化学品实行特殊管理要求,相关标准规范也强调了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及控制要求。在石油化工行业,对剧毒化学品和高毒化学品的严格管理是保障员工健康和生产安全的关键措施。
四、石油化工行业化学品分类的国家标准现状
(一)火灾危险性分类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与物质的爆炸极限、自燃点相关。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特征通常以其闪点高低来进行评价,而可燃固体一般以其燃点和熔点作为判定的依据。目前GB 50160—2008(2018年版)、GB 50016—2014(2018年版)对火灾危险性分类均进行了规定,但根据其适用范围,其分类原则也有所不同。这一分类方法有助于石油化工企业评估和管理火灾风险,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二)易爆介质分类
TSG 21—2016中规定了压力容器划分原则。分类中所关注的易爆介质,HG/T 20660—2017中提供了辨识依据,特指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下限差值大于或等于20%的气体或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液体蒸气及薄雾。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易爆介质的准确分类对于预防爆炸事故、保障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三)急性毒性分类
毒性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常用的评价指标,而急性毒性特指评估4h吸入接触或经口、经皮肤提供单次或24h内多次剂量的急性有害影响。GB30000.18—2013中规定急性毒性划分为类别1、2、3、4、5,以LD50及LC50来进行判定。这一分类方法有助于石油化工企业评估化学品的急性毒性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毒物危害程度分类
GBZ/T 230—2010中明确毒物危害程度分为极度、高度、中度、轻度危害四类。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分析指出,该标准综合考量了毒物的9项影响指标,通过核算毒物的危害程度指数以判别其危害程度的分类结果。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毒物危害程度的准确分类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职业健康保护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
五、总结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化学品分类管理体系已日趋成熟,已按照GHS制度出台了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加强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管控。随着石油化工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化学品将不断涌现,主管部门需适时对分类信息进行补充完善。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化学品的准确分类和有效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员工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关键。通过不断完善化学品分类管理体系,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有望在2025年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