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在健康消费理念盛行的当下,消费者对饮品的需求正从口味导向转向成分健康导向。无糖茶饮凭借 “天然、无糖、零负担” 的产品特性,成为饮料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市场培育期逐步迈入爆发增长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下沉市场渗透率低等挑战。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无糖茶饮行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
(一)无糖茶饮市场的三阶段演进
市场培育期(1997-2010 年)
《2024-2029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无糖茶饮于 1997 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外资品牌以 “健康饮料” 为概念试水市场,如三得利乌龙茶以 “超越水的新一代饮料” 为口号推广,但受限于消费习惯,市场反响有限。这一阶段虽未形成规模效应,却初步唤醒了消费者的无糖消费意识。
初步探索期(2010-2017 年)
康师傅、农夫山泉等本土企业开始布局无糖茶饮市场,但产品因口感、定价等问题未能突破,市场接受度较低。行业整体处于品牌零星入场、竞争格局松散的状态,无糖茶饮尚未找到明确的市场定位。
初次爆发期(2018 年至今)
2018 年成为无糖茶饮市场的转折点,各大品牌加速布局细分赛道。农夫山泉 “东方树叶” 凭借原叶萃取技术和东方美学包装迅速崛起,2019 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达 41 亿元,占茶饮行业 5.21%。尽管与日本 70% 的无糖茶饮市场占比仍有差距,但中国市场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能。
(二)驱动无糖茶饮增长的核心因素
政策导向与健康需求的双重推动
全球控糖趋势下,中国出台政策鼓励减少蔗糖摄入,消费者对 “低卡、无糖” 饮品的需求显著提升。研究表明,过量糖分摄入与慢性病风险相关,无糖茶饮因契合健康饮食理念,成为消费者替代含糖饮料的重要选择。
茶文化传承与年轻群体的养生偏好
中国千年茶文化奠定了茶饮的健康认知基础,年轻消费者在保持养生意识的同时,更追求即食化与天然成分。无糖茶饮将传统茶的健康属性与现代消费场景结合,既满足 “朋克养生” 需求,又符合便捷化的生活节奏。
场景营销与差异化设计的破圈效应
品牌通过 “解油腻”“健身搭档” 等场景化营销,强化消费者对无糖茶饮的功能认知。同时,国潮包装设计(如东方树叶的古风插画)与功能性标签(如 “原叶萃取”)形成差异化竞争,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二、无糖茶饮行业的典型品牌与竞争格局
(一)头部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 以东方树叶为例
作为国产无糖茶饮的标杆品牌,东方树叶以 “天然零添加” 为核心卖点,通过三大维度构建竞争壁垒:
原料与工艺:精选云南普洱、广东新会柑皮等优质原料,采用原叶萃取技术,配料表仅含 “水、茶叶、维生素 C、碳酸氢钠”,无需添加香精、防腐剂即可保持茶汤风味,制茶工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包装创新:以东方美学插画传递文化内涵(如 “玉兔折桂” 主题包装),同时采用全标签覆盖工艺与冷灌装技术,既保证茶汤透亮,又强化视觉透明度,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纯净度的信任。
文化赋能: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消费结合,通过产品命名(如 “青柑普洱”“桂花乌龙”)和场景营销(如秋季主题推广),塑造 “可饮用的茶文化符号” 形象。
(二)行业竞争现状与挑战
当前无糖茶饮市场呈现 “外资品牌稳守高端、本土品牌快速崛起” 的格局,但同质化问题显著。由于技术壁垒较低,多数产品依赖 “零糖零脂” 标签竞争,缺乏独特配方或工艺差异。随着 90 后、00 后成为消费主力,其多元化需求(如口味创新、社交属性)对品牌提出更高要求,而行业集中度分散、下沉市场渗透率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无糖茶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加速扩张,增速领跑饮料行业
数据显示,2014-2019 年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为含糖茶饮的 10 倍,成为饮料品类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随着健康化、高端化趋势深化,加之茶文化的群众基础,2025 年无糖茶饮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在茶饮行业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二)竞争加剧倒逼品牌差异化与技术升级
面对消费者对品质与创新的更高要求,品牌需突破 “标签化” 竞争,转向原料升级(如特色茶品种)、工艺创新(如低温慢萃技术)和口味多元化(如草本茶、果茶融合)。同时,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将推动市场细分,如针对健身人群的 “功能型无糖茶”、针对 Z 世代的 “潮流联名款” 等。
(三)下沉市场与国际化成为新增长极
当前无糖茶饮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覆盖近 10 亿人口)因价格敏感度高、健康意识滞后,尚未充分开发。未来,随着品牌优化成本结构、推出高性价比产品,下沉市场有望成为增量空间。与此同时,中国茶文化的国际输出(如东方树叶的海外布局)将推动国产品牌出海,与国际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
(四)数字化转型重塑产业生态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无糖茶饮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供应链(如智能仓储、柔性生产)、提升运营效率(如大数据洞察消费趋势)。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营销(如直播带货、社交平台种草)也将成为品牌触达消费者的核心方式,实现从 “产品生产” 到 “用户运营” 的模式升级。
四、无糖茶饮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精准捕捉消费需求,推动品类创新
企业需深入研究不同年龄、地域消费者的偏好,开发细分品类(如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养生茶、针对儿童的低糖调味茶),并通过添加膳食纤维、益生菌等功能成分,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快口味迭代速度,结合季节热点推出限定款(如春季龙井、冬季姜茶),维持消费者新鲜感。
(二)创新营销模式,强化品牌年轻化
场景化与情感连接:围绕 “办公提神”“餐后解腻”“运动补水” 等场景,通过短视频、KOL 测评等内容营销,建立消费习惯。
国潮 IP 与跨界合作:联名非遗文化、热门影视 IP(如敦煌文化、国漫角色),打造 “文化 + 茶饮” 的融合体验,吸引年轻消费者。
全渠道融合: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介精准投放,线下布局自动贩卖机、茶饮集合店,实现 “随手可得” 的消费触达。
(三)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护城河
聚焦原叶萃取、抗氧化保鲜等核心技术,提升茶汤口感与稳定性。无糖茶饮行业趋势分析指出,探索冷萃技术对不同茶类的适配性,开发无需冷链运输的 “常温鲜泡茶”,同时优化包装材料(如环保可降解瓶身),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负担。
(四)深耕茶文化 IP,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东方树叶等品牌为标杆,将传统茶的 “色、香、味、形” 与现代品牌设计结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茶文化符号。通过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如 TikTok 茶文化短视频)、参与国际食品展等方式,推动无糖茶饮成为 “中国文化出海” 的载体,在全球市场树立 “健康茶饮” 的中国标杆。
总结
展望 2025 年,我国无糖茶饮行业将在健康消费浪潮与技术创新驱动下,迎来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尽管面临同质化竞争、下沉市场开拓等挑战,但凭借茶文化底蕴、年轻消费群体红利与数字化转型机遇,行业有望通过品类创新、品牌升级和全球化布局,实现从 “市场跟随” 到 “引领潮流” 的跨越。未来,无糖茶饮不仅是一种饮品选择,更将成为中国茶文化现代化表达的重要载体,在全球饮料市场中占据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