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汽车业国家调控趋势分析报告

  结构性过剩可能是下半年调控重点  
  一、再度调控,靶子在哪儿 
  7月21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这是继6月16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第二次动用准备金率工具,也是今年4月贷款加息以来的第三次重大信贷紧缩动作。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统计数据,令政府感到了担忧。投资、信贷的“咆哮式”增长,加大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很显然,决策层正努力让投资引擎带动的高速列车慢下来。
 
  “这不是一般的反弹,而是经济结构调整未到位引起的第二轮投资过热。”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说。7月25日,发改委网站刊登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的文章,证实了王小广的说法。
 
  让经济结构调整到位,靶子在哪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房地产、汽车等先导行业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调整后,上半年再次出现增长加快的趋向,带动了上半年投资提速。与此有同感的还有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他认为,房地产、汽车是产能过剩的根本。
 
  7月10日,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在首届华南金属论坛发表演讲时说,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期赴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的调查结果看,汽车、钢铁、铜冶炼、铅锌、水泥等12个行业投资扩张速度加快。据笔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国钢铁开工项目增长达77%,汽车行业扩张的幅度则更高。很显然,与房地产一样,上半年GDP增长中,汽车再次充当了重要角色。
 
  二、结构性过剩可能是调控重点 
  5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对房地产挥出了调控的“重拳”。
 
  此前,主管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国家发改委对焦化、铁合金、煤炭、铝、水泥、电力、电石、纺织、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宣战,行业的结构调整文件已在执行中。然而,已列入调控“黑名单”、又是投资引擎主要“燃料”的汽车,时至今日,人们只见到了调控的影子,却没见到清晰的调控措施。
 
  其实,表象背后已是暗流涌动。近一时期,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信号非常鲜明地由发改委官员及与此有关的人士在各种场合放出。合肥的中汽协年会、桂林的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杭州的全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管理座谈会、重庆的2006中国汽车趋势发展报告会等等,我们都听到了对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声音。透过种种声音的汇集,给人感觉强烈的是,调整的预期目标是要解决三个结构问题:组织结构要解决规模效益方面的问题,技术结构要解决自主品牌与引进产品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问题,产品结构要解决自主产品与引进产品在品种和产量方面的差异问题。
 
  种种迹象已非常清晰地表明,下半年决策层肯定要对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重拳冲击。
 
  2004年,汽车虽未被列入调控的“黑名单”,然而决策层已从那时开始,就不断地对汽车“点刹车”。2004年6月1日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守则就是调控的细则。但继2004年到2006年的今天,汽车依然没有走出结构性过剩的阴影,那么这次调控谁受到的影响最大?
 
  三、跨国巨头闻风而动 
  实际上,汽车界近期发生的故事,就能感到调控的风向。最近,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突然表示将增加在国内零部件的采购量。戴-克最近宣布,将在未来的两年中,在中国增加8倍以上的零部件采购量,并将其用于本地化生产,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亿元人民币。而华晨宝马将在明年对中国达到24亿元的年采购额,提升本地化水平。
 
  有知情人士透露,调控措施有可能对企业编报的可行性报告落实情况有要求,估计这两家跨国汽车公司是闻着味儿了。从戴-克刚刚上公告的300C轿车可以看出,如果戴-克方面不做相应的行动,项目肯定受阻。
 
  今年3月,沃尔沃突然宣布,于今年夏天以技术转让方式在长安福特实现国产。有业内人士分析,沃尔沃之所以来不及等到南京工厂建成就先行国产,就是预知到由于国家鼓励汽车产业自主品牌,会提高外资品牌的进入门槛。据悉,这一门槛就是在新建项目中,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生产的汽车车身前部显著位置必须标注企业自有的产品商标。
 
  可以预测,决策层的刀口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着外资的品牌商标去的。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曾很明确地表示,汽车产能过剩,并不是总量上的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那么,在市场上是外资品牌过剩,而自主品牌的份额则显得明显不足,这是需要政府加大力度调整的。
 
  据悉,重点调整的内容还有商用车。负责调控措施起草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黄永和日前对笔者表示,产能闲置问题最严重的厢式车、仓栅式运输车及改装车等专用车制造领域,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整治范围,两年内不再新批项目。在此基础上,国家将通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建立汽车产能监测制度、推动汽车产品出口、加快零部件工业快速发展等措施,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相关链接:点刹车+预调节??宏观调控有利汽车业长远发展 
  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强了。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银监会紧急下发《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对今年上半年列入统计范围的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逐项进行全面清理。其中,汽车和钢铁等行业要清理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主要从产业政策、项目审核程序、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信贷政策执行等方面审查其是否违反有关政策和规定。
 
  要正确认识调控政策 
  这一措施的出台在汽车业引起相当大的震动。政府是否要大力控制汽车业?会否打乱汽车业发展步伐?汽车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应当正确认识政府的政策。
 
    首先,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9%,这是11年来经济增速最快的半年,其中第二季度的增速更是高达11.3%。同时,投资增速也较快,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2%,其中有8个省、市新开工项目超过50%。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防止经济过热,保持中国经济在高位上的平衡。近日,发改委表示将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继续严把信贷“闸门”,严格规范招商引资活动,抑制一些地方的不健康投资冲动,而清理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即是这个调控思路的具体举措之一。
 
    为杜绝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还没有出台或者落实到位之前打时间差,加速推动投资项目的上马,此次清理工作要求各地方在一个月内完成,不给地方政府留下钻空子的机会。
 
    其次,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等各种问题也暴露出来,如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不但没有如预期一样下降,反而同比上升0.8%,这对全年节能降耗4%的目标是个严峻挑战。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耗能项目往往是建设周期较长,能耗的状况很可能在1-2年前甚至更长时间前就决定了,因此虽然国家年初明确提出要降低能耗,但能耗却很难在短期内降下来,因此,为使未来能耗能够持续下降,必须在项目投资审批环节就把好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持清理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有利于降低长期能耗,为未来经济平衡发展做好铺垫。
 
    总之,政府本次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是抑制过快的增长,保持平稳发展,尽量延长本轮经济的景气周期,采取措施主要以“点刹车”和“预调节”为主,不会使各行业发展速度骤然大幅放缓,而且还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有利,汽车企业不必过分杞人忧天。
 
    从长期来看,政府宏观调控对行业长远发展有利,那么,对汽车业短期内会有哪些影响?
 
    第一,会对部分企业的新开工项目造成影响。对此,汽车企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应当尽快对新项目进行自查。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以往不被重视的环节,得到重点强调,这一点尤其值得汽车企业重视。
 
    第二,下半年车市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如果此次调控对主流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增速有可能小幅回落,不过这还要看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车市将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下半年宏观经济仍将处于高位稳定运行阶段,这给了与宏观经济同步发展的汽车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国家也没有改变“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取向,本报多次调查显示,下半年七成左右受访者有购车意向。虽然国家宏观调控会使部分企业项目开工进程受到一定影响,有可能使增速放缓,但汽车业发展大趋势不会改变。
 
    须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方式
    政府此次出台的调控政策对于汽车等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不过,要想保证政策不在具体执行中“走样”,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不能一刀切。此次清理工作比较紧急,容易导致地方政府为尽快完成任务,不考虑不同行业的特性,而对所有项目都大刀阔斧地清理。
 
    例如,在降低能耗方面,不能将所有耗能的项目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拒之门外。对于由于其自身特性导致能耗可能比其他行业项目高一些的新开工项目,要注意审查其是否比原有企业技术先进,是否能够达到节能目的,是否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这部分尽量节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能耗高的企业,行业的整体能耗才能真正逐步下降。
 
    二是不能搞“一阵风”。真正的转变需要从制度做根本性改良,不能总依赖中央政府的紧急清理工作。要想长期平稳发展,必须真正切实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
 
    尽管上海、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已将节能降耗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不过在很多地区,经济发展指标仍然被看作是考核地方官员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看来,只要在主政时期GDP增速较快,被提拔重用的可能性就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使一些地区在政府主持清理工作时较为积极,但过后却仍然故我。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把节能降耗纳入官员考核体系,而且要真正改变整体考核体系。据报道,浙江省委近日出台新考核体系,新增加了万元GDP建设用地增量、万元GDP能耗及降低率等26项评价指标,曾经被一些地方官员看重的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未列入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如果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引导地方政府转变“惟GDP论”很有帮助。
 
    浙江的做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公众都以平衡、健康发展为荣,而不是单纯以GDP数字为骄傲,才能真正保证经济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汽车业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汽车业行业标签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