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7广电品牌栏目回顾与九大态势分析

    品牌栏目年度发展综述

    1.新闻类栏目

    新闻类栏目大致可分为时政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栏目和深度报道栏目三种类型。新闻类栏目是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立台的根本,因而各播出机构都花大力气进行新闻类栏目的构建。2007年,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类栏目继往开来,在承袭以往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进行大胆创新。

    2007年,时政新闻栏目受到好评的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东方卫视“东方新闻”,广西电视台“新闻在线”,以及厦门广电集团“海峡报道”;广播方面有中央电台“直播中国”“新闻和报纸摘要”、安徽电台“新闻直通车”、河南电台“河南新闻”、天津电台“天津早晨”、青岛电台“1377午新闻”、沈阳电台“市民您早”、无锡电台“1161早新闻”、自贡电台“新闻时空”。这些栏目把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在内容选取、节目编排、社会影响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示范作用。

    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依然在民生新闻方面表现不错。不过,追随者也渐多。新疆电视台“记者调查”、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一时间”、青岛电视台“生活在线”、福建广电集团“路路通新闻时间”等有上乘表现。这些栏目制作上能够采用多种视听元素,把新闻报道、社会关注、方针政策进行糅合,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广播热线栏目在深度报道栏目中独领风骚。前有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后有黑龙江电台的“行风热线”、新疆电台的“新广行风热线”、吉林电台的“96118省长热线”、河南电台的“政府在线”、陕西电台的“秦风热线”、北京电台“城市零距离”等奋起直追,并且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热线栏目充分发挥了广播的优长,把舆论引导与行政力量合二为一,促动行政资源在舆论效力配合下释放出更大能量。

    在传统的深度报道栏目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山东电台“关注质量”,广东电视台“今日关注”,以及内蒙古电台“广播实录”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正面报道具有很强冲击力,监督类报道侧重“解痛减压”,提倡宽容与理解,反映、推动和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社教类节目

    社教类栏目承载广播电视传播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或是文化传播,或是法制教育,或是生活服务,无论哪方面,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2007年,社教类栏目又有一些新的形态脱颖而出,这些栏目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探索的方法解决当下社会存在的矛盾,使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

    社教类栏目覆盖的内容一直比较宽泛,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粗略分为文教栏目、地理风貌栏目、法制栏目、财经栏目、青少栏目和对农栏目等几项。法制栏目一直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栏目,2007年表现比较好的有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广电总台“拍案说法”、浙江电视台的“范大姐帮忙”、佛山电台“百姓事务所”等,它们见证着中国走向法治文明的点滴进步。青少年是未来发展的希望,广播电视具有强大的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功能,因而,各个媒体都十分重视对青少栏目的开发和制作,2007年一些老牌青少栏目继续得到很好发展,同时一些新创办的青少栏目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比如,山西广电总台“爸爸妈妈时间”、昆明电台“守望青春”等有一定代表性。
    文教栏目也一直是各台比较重视的栏目类型,像2006年出尽风头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2007年继续保持良好走势,而且在启用新人、尝试录制现当代故事和向广播拓展方面做出可贵的探索,在讲坛栏目中领先于其他媒体。河北电视台的“读书”、山西广电总台的“第一访谈”,依然很好地进行了品牌维系和延伸。在地理风貌栏目方面,中央电台的“神州夜航”、北京电视台的“这里是北京”、四川电视台的“魅力发现”、青海电视台的“走进三江源”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对农栏目有代表性的是荆州电视台“垄上行”、河北电视台“三农最前线”、安徽电台“金色田园”“乡村夜话”、贵州电视台“中国农民工”以及黑龙江电台“关注农民工”等。这些栏目贴近性、服务性很强,表达方式符合农民的视听心理和习惯,以感染力和亲民性得到一致的好评。

    得益于2007年股市大热和经济发展的推力,以中央电台“天下财经”等为代表的财经栏目得到关注和追捧。电台由于自身优势,各种类型的证券、股评和理财栏目不但在经济频道播出,在其他频道也有联动趋势,这些栏目在传习知识和社会引导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3.文娱类栏目

    广播电视在提供娱乐、引导娱乐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对于广播来说,由于其自身传播特点的优势可以把很多很好的娱乐形式进行嫁接,这些娱乐形式既有一定传承性又具有一定更新性,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与听众审美感受。2007年,电波里文娱类栏目中的音乐栏目、方言栏目、益智栏目、各种脱口秀和各种嫁接形式的栏目依然受到热捧。

    2007年影响最大的娱乐栏目,依然是各种不同类型的选秀栏目。无论是上海东方卫视“非常有戏”“加油,好男儿”、湖南电视台“快乐男生”,还是北京电视台“红楼梦中人”、江苏电视台“名师高徒”“绝对唱响”等,都提供了丰富的娱乐话题。

    在新生栏目对目标人群的锁定中,不能不提到中央电视台“爱猜电影”、和四川电台“吃在成都”的成功,前者把电影和益智、娱乐以及真人秀进行了十分完美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后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两位主持人的娱乐天赋,把方言、美食、娱乐和各种话题进行了很好地融合,受到当地听众的热烈欢迎。

    品牌栏目发展态势分析

    纵观2007年中国广播电视品牌栏目的发展状况,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1.改版

    各个栏目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对于形成品牌的栏目来说,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延长栏目的成熟期。这需要在受众产生一定审美疲劳的时候,适量改版以补充新鲜元素。栏目改版有许多形式,比如更换主持人、节目设置、音乐、背景、片头等。2007年底,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新闻联播”就因为海霞等新主持人的出现,引来好评如潮。

    2.反对低俗化

    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对电台电视台栏目净化的力度加大,一批栏目因为低俗化等问题而遭“停播”。负面影响最大的当属重庆电视台的“第一次心动”;而广播方面,四川、云南等电台都因为某些涉性栏目的低俗、恶俗而遭到严厉的批评和处罚。

这种重拳出击,将会在今后一个时期起到净化作用,它代表着国家和社会对广播电视栏目创建的期望和要求。
    3.政策环境

    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对栏目的生存、发展有着重大影响。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一系列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了群众参与的选秀类活动和节目形式,也将影响到未来品牌栏目的生存和发展。

    4.个性化

    相对于广播栏目的个性化发展而言,电视栏目因为缺乏原创而使得个性不足。虽然荧屏上不乏亮点,群众的娱乐、消闲生活也有所寄托,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克隆居多,并且频率加快。电视栏目原创性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品牌化栏目发展的严重瓶颈。而广播在这方面的问题还不明显。

    5.主持人

    品牌栏目的主持人是栏目的形象代言人,也是栏目最直接的体现者。虽然说品牌栏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主持人毕竟是这个结晶体的形象代表。2007年发生的个别主持人因素质低下而影响栏目品牌形象的事件,说明主持人的个性、素养以及社会公众形象都关系到栏目品牌的建立。同时,主持人的个性特征与品牌栏目的形成也有相关作用,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主持人在音色、语流方面有极强“辨识度”的原因。

    6.社会生活

    2007年广播电视兴起的最多的栏目应该是各种类型的财经栏目,这些栏目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股市的坚挺,这一方面说明媒体对于民生的关注,意在通过这些栏目来监测环境、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生活对于广播电视内容取向和栏目设置的巨大影响。

    7.栏目群

    品牌栏目群是2007年各电台电视台关注的重点。也就是说,各台在塑造某个知名品牌栏目之后,会更加关注同频道和同台的其他品牌栏目的塑造。以系列化品牌来巩固和加强受众的认知和忠诚度。在今后一个时期,这样的品牌栏目群会更加具有聚合性、相关性和互补性,会在同一频道或同一台中用一系列的栏目群来区隔、凝聚受众人群,以提高整个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8.奥运会

    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既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广播电视竞相角逐的一次盛会。届时,一系列与奥运会相关的栏目将会喷涌而出。这些栏目将是2008年栏目创建的焦点和发力点;近几年与奥运相关栏目就渐次升温,这将是2008年的独特一景,也是对各家电台电视台实力的考验。

    9.和谐社会

    综观2007年广播电视品牌栏目的发展,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良性发展仍然是主流。广播电视栏目对困难群体和特殊领域的报道和关注有所加强,对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的报道力度空前提高,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守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信息和舆论保障。相信在2008年,这方面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广播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广播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相关推荐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