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炼油业减亏自救情况分析

    在当前的局势下,减亏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胜利"。它带来了新的企业发展方式,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也带来了节能减排和"粗粮"时代的到来。

  炼油企业的确心事重重,但他们没有悲形于色,而是积极地投身自救。
 
  诚然,炼油企业已被挤压到一个尴尬的空间,在赢利水平线之下痛苦挣扎。但值得尊敬的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并没有因而放弃希望和追求。对他们来说,炼油减亏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胜利"。

  败中求"胜"

  这些年,炼油业一直沉闷地流传这样一句话:"炼得越多,亏得越多!"但目前,这种局面正在被改变。

  2007年,中国石油原油加工量再创造历史新高,达到8.236亿桶(相当于1.13亿吨),在2006年7349万吨加工量的基础上,增加了54%,相当于多开了四个千万吨级大炼油。但亏损却比上年减少了84.8亿元,由291.6亿元下降到206.8亿元。

  无疑,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财务报表上赤字的递减,更增强了炼油企业的士气和信心。

  其中,令中国石油十分自豪的是锦州石化。这家落户在葫芦岛上的炼油企业,巧妙实现了"产能增、能耗降"、"吃粗粮、产精品"等目标,终于冲破政策性亏损的巨大阻力,去年实现利润1.55亿元,成为中国石油炼化系统中唯一一家赢利的纯炼油企业。

  同样,败中求"胜"的也包括中国石化。作为国内第一大炼油巨子,中国石化励精图治,苦练内功,将政策性亏损转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

  在过去两年间,中国石化炼油赢利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盈亏平衡点被控制在每桶原油66~67美元。到了2007年底,这一平衡点又升至76美元,与该年布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72.38美元/桶相比,明显高出近4美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限挑战。

  事实上,去年前三季度,中国石化炼油已扭亏为赢,创效2.14亿元。但由于从9月份开始,国际油价先后突破80美元/桶、90美元/桶大关,年底接近100美元,导致中国石化第四季度亏损超过138亿元,全年以亏损136.7亿元告终。

  但与上年301亿元的亏损相比,2007年中国石化炼油亏损已大为收窄,减亏165亿元,一下子削减了一半以上的亏损幅度。如此惊人的回落,足以表明中国石化打好效益攻坚战的强大决心。

  釜底抽薪

  炼量变大了,亏损却变小了。这一变化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不动声色的力量?
  说到底,关键是两大石油巨头的发展方式在悄然转变。不过,这并非一时之功。因为,要将规模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必须釜底抽薪,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这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

  早在2005年,中国石化就开始采取"有进有退"的策略,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安全隐患的小炼油淘汰出局,炼油平均规模达到570万吨/年。同时,对重点炼油化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装置规模大型化和集约化。
 
  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个经济热点区域,中国石化已拥有镇海炼化、茂名石化等1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5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由此,他们在沿海地区构筑起一道防线,共同抵御外部的冲击。

  为了降低运输环节的成本,中国石化输油管道四通八达,连接着中国石化18家炼化企业,占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的53%,覆盖了我国华北、华东、华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资源互补互通的格局。

  由此,中国石化的炼油从单一的产能扩张转为内涵式的发展模式。而中国石油,也在走相似的路径。2005年秋季,中国石油总裁蒋洁敏明确提出,炼化业务要按照"集中、集合、集约、集成"的发展要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新路子。

  根据这一思路,2006年以来,中国石油陆续关停了41套低效、高耗、重污染、高排放的炼化生产装置,提高了生产集中度。目前,中国石油已拥有大连石化、兰州石化、广西石化等6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谋划中的大炼油还有至少6家。

  由此可见,中国石油对大炼油投资雄心勃勃,丝毫没有因为当前炼油政策性亏损而动摇。相反,大型化还将推动炼油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据估算,1200万吨/年的炼厂比起600万吨/年的炼厂,生产费用节约12%~15%。

  中国石油还加快了油品升级,改善产品结构。以锦州石化为例,他们创效的一大秘诀就是,紧跟市场需求,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目前,在他们的高附加值产品中,异丙醇的产品质量处于国际领先,针状焦的产品质量国内首屈一指。

  这一切,都让中国石油炼油赢利能力明显增强。据统计,2007年,中国石油炼油单位现金加工成本从2006年169元/吨下降至155元/吨。以去年加工原油1.13亿吨为计,中国石油炼油成本一下子减少了15.8亿元。

  此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还加快炼化一体化进展,东方不亮西方亮,在炼油亏损的情况下,将赢利增长点放在化工这根柱子上。而且,这一模式本身也具有效益优势,将炼厂进料的25%以上转化为更高价值的石油化工产品,对联合化工厂的回报率即可提高2~5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石化旗下的齐鲁石化、茂名石化、上海石化、燕山石化等都实现了炼化一体化,镇海乙烯、福建炼化一体化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中国石油的大乙烯项目也相继落子抚顺石化、兰州石化、独山子石化、四川石化、大庆石化等。

  节能减排

  规模在做"加法",能耗物耗却在做"减法",这是炼油行业带来的又一大变化。因为,节能减排已成为炼油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契机。

  2005~2007年间,中国石化原油加工量从1.49亿吨上升到1.66亿吨,但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0.91吨标煤下降到0.82吨标煤,累计降低了9.89%,相当于节约810万吨标煤。这个数字,足以支撑大庆油田一年的能源消耗。

  镇海炼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油巨头,约占全国的6%。为了将每年2000万吨的原油"吃干榨尽",镇海炼化打造了一副好"肠胃",使炼油实际能耗、加工损失率等指标达到国内最好水平。

  这副好"肠胃",就是炼化工艺路线,它直接关系着企业资源利用率的高低,牵动着效益的"牛鼻子"。多年来,镇海炼化以科技创新为强大支撑,形成了以"高利用型产业链"和"废弃物零排放"为两大特征的内部循环经济框架,拥有4条具有镇海炼化特色的"原油资源内部综合利用型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做到物尽其用。

  其中,以"溶剂组合工艺"为例,该组合工艺为相关石化企业在选择重油加工路线时,提供了一条除"脱碳路线"和"加氢路线"之外的全新加工路线,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度。2002年8月投运后,每年累计创效上亿元。

  除了依靠科技节能外,结构调整也是推动炼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力量。抚顺石化是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节能减排压力非常大。为了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在过去几年,公司毅然关停了21套高耗低效的装置,在资源总量增加了30%的情况下,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50%。

  可想而知,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很大的决心和魄力。抚顺石化总经理李若平向记者坦陈:"这是我们无悔的选择,必须要用生态文明的思路实现抚顺石化大发展。企业不能只研究增长,增长不等于发展,绿色的发展才是和谐的发展。"

  目前,抚顺石化还在做三件大事。第一,调整产业布局,通过搬迁,将原来分散变为集中,将不成规模变成规模化;第二,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淘汰没有竞争力、污染的产品,选择有竞争力、环保型的产品;第三,延伸石化产业链,在清洁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下游产业,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其实,抚顺石化只是中国石油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的一个缩影。2006年以来,中国石油能源消耗总量增幅得到有效控制,新鲜水用量连续6年保持负增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新的提高,主要能耗和用水单耗指标总体保持了下降趋势。

  "粗粮" 时代

  在生产成本中,原油成本向来是炼油企业的大头。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每桶突破100美元的心理关口,一路走高,到了5月底,距离140美元/桶仅一步之遥。这让炼油企业的原油成本达到9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多吃"粗粮"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所谓"粗粮",实际上就是高硫、高酸等重质原油的俗称。与标准国际原油价格相比,它的价格偏低,但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在镇海炼化,记者了解到,他们采购的劣质油,每桶比标准国际原油价格低5~6美元,一吨下来,就便宜了36.8~43.8美元。去年,该公司不断提高劣质原油的加工比例,全年累计掺炼量达到了164万吨,一年可节约原油成本7000多万美元。

  由此可见,在高油价下,"粗粮"的价差令人艳羡。因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在大力推广重质原油基地的建设。

  目前,在中国石化旗下,已形成了镇海炼化、茂名石化、齐鲁石化、金陵石化等一批吃"粗粮"的大户。中国石油也毫不逊色。依托上游资源优势,在西北,克拉玛依油田支撑起克拉玛依石化的重油路线;在东北,大庆油田的资源覆盖,使大庆石化、抚顺石化、锦州石化等企业的重油生产迅速崛起。

  不过,随着重油技术的日趋成熟,能吃"粗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关键是要吃出品位,吃出花样,从而提高效益。

  对此,锦州石化人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锦州石化加工的原油由来自海内外10多个品种混合而成,其中重油、劣质原油就占三分之二。针对这些原油的不同物理特性,锦州石化合理调配原料,优化生产方案,设计出一系列完善的工艺流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艺,生产高标号、高附加值的产品。

  更令人吃惊的是,吃"粗粮"还能吃出意外的惊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硫黄价格的暴涨,连翻了七八倍,每吨卖到了4000元以上的高价,这让配备硫黄回收装置的炼油企业获利颇丰。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下属的燕山石化、镇海炼化,以及中国石油麾下的大连石化等。据燕山石化透露,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共回收了硫黄1.23万吨,创造效益5000余万元,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精打细算

  4月15日,是一个非常平常的日子,中国石油总部如期召开今年一季度经营形势分析会。令人意外的是,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却突然宣布了一条"禁令":集团公司今年内不再批准办公楼的建设;各单位不准购买或变相购买高档小汽车;不调增任何非生产性的投资和费用。

  这个小侧面,传递出一个信息:财大气粗的中国石油也过起了紧日子。而在这个大家庭中,身陷亏损的炼油一脉更是精打细算,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在抚顺石化,全面预算管理被视为新时期"五朵金花"中最为艳丽的一朵。顾名思义,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将决策目标、资源配置、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分配、传导和考核,从而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高油价下,全面预算管理及时地为抚顺石化的投资、生产、经营等环节进行护航。由于有效地堵塞了管理漏洞,这些年,抚顺石化的年预算执行偏差控制在8%以内,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创出新高。统计表明,对比1999年改制初,公司原油加工量增长20.77%,炼油现金加工成本每吨却下降24.60元,降低了18.91%;资产负债状况显著改善,资产负债率下降到23.3%,降低57.67%

  不过,要说起精细化管理,中国石化堪称行家,镇海炼化更是全行业的标杆,高效利用资金近乎完美。譬如,镇海炼化十分擅长利用利率和汇率,不失时机地控制原油的付款成本。2005年,他们及时抓住人民币升值的契机,利用购汇的时间差及地区间银行牌价的优惠幅度差,经过比较后,以较低的牌价购汇支付原油款,全年累计节约财务费用约1900万元。

  同时,严格的预算体系也为镇海炼化资金运作创造了条件。财务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财务处通过"周资金预测表"掌握当周的资金富余情况,包括富余资金的具体金额及持有时间,通过见缝插针地做一些低风险的资金理财活动,用活富余资金。这样下来,一年可获得上百万元的收入。

  此外,镇海炼化还会根据近几年的资金状况、当年的生产经营情况,估计资金日均余额水平和收支平衡情况,适时地选择提前归还长期借款,以减少利息支出。这些举措,都为中国石化炼油企业的降本之道提供了借鉴。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油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