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8年江苏水稻总体生产情况回顾

    2008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的目标,切实转变水稻生产发展方式,认真组织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水稻跨越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大稻作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水稻生产稳定发展。

  (一)面积、单产和总产呈“三增”形势

  1、面积基本稳定。据江苏地方统计调查局数据,全省水稻实收面积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四年稳定在3300万亩以上,2008年统计上报面积为3348.8万亩,较上年增6.72万亩,13个市合计面积为3352.9万亩,较上年增10.7万亩。其中苏北五市、苏中三市、苏南五市水稻实收面积分别为1801.2万亩、883.9万亩、667.8万亩,分别占全省水稻面积的53.7%、26.4%、19.9%。

  2、总产持平略增。自2005年以来全省稻谷总产已连续四年稳定在1700万吨以上,2008年统计上报全省稻谷总产1770.9万吨,较上年增9.79万吨。据13个省辖市统计上报总产达1868.6万吨,较省上报总产高97.9万吨,较上年增106.2万吨,其中苏北五市、苏中三市、苏南五市水稻总产分别为991.7、503.9、373.0万吨,分别较上年增48.39、19.82、38.02万吨,分别产5.1%、4.1%和11.4%。

  3、单产小幅增长。2008年全省水稻统计上报单产为528.8公斤,较上年仅增1.9公斤,其中粳(糯)稻单产536.03公斤,较上年增1.33公斤,杂交籼稻亩产490.3公斤,较上年增7.17公斤。13个省辖市统计上报平均单产为557.3公斤,较全省统计上报单产高28.5公斤,较上年增30公斤,其中苏北、苏中、苏南水稻平均单产分别为550.6、570.1、558.6公斤,分别较上年增28.4、28.2、39.4公斤,分别增5.5%、5.2%、7.6%,这一产量数据与全省13市作栽系统调研数据基本一致(作栽系统调研单产为562.9公斤)。苏州市单产增幅最大,较上年增71.1公斤/亩,增幅达14.11%,其次为连云港市,较上年增45.6公斤/亩,增幅为8.59%。全省10万亩以上的水稻生产县(含农业区)中,亩产600公斤以上的为6个(上年2个),即通州610.1公斤、灌云609.3公斤、海安608.0公斤、东台607.9公斤、武进602.1公斤、溧阳600.0公斤;单产550-600公斤的县32个(上年18个),单产500-550公斤的县19个(上年25个),单产500公斤以下的县4个(上年13个)。

  (二)品种布局与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8年粳(糯)和籼稻面积分别为2777.6、556.1万亩,粳(糯)稻和籼稻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在8.5:1.5。水稻优质化率稳步提升,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826.3万亩,较2007年增175.3万亩,优质化率达84.4%,较上年增6.5个百分点,其中通过农业部超级稻品种认定的超级稻品种种植面积达650万亩以上。

  (三)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种植效益略减

  据省农工成本调查资料,2008年直报县粳稻和籼稻产量较上年明显提高,成品稻谷价格较上年略有上涨,总产值明显增加,但由于粳稻和籼稻总成本大幅上升,粳稻和籼稻的净利润均降低,但由于种稻各项补贴力度增加,粳稻和籼稻生产现金收益仍高于上年。据典型直报县调查数据,2008年粳稻总产值、总成本分别为1078.08、789.20元/亩,分别较上年增107.50、124.80元/亩,分别增11.08、18.78个百分点,净利润为288.88元,较上年减17.30元,减5.65个百分点。现金收益554.48元,较上年增26.13元,增4.95个百分点。2008年粳稻单产565.8公斤/亩、每50公斤稻谷价格93.14元、主产品产值1054元/亩、副产品产值24.08元/亩,分别较上年增31.90公斤/亩、4.41元/50公斤、0.99元/亩,分别较上年增5.94、4.97、11.24、4.29个百分点。总产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和价格的上涨。粳稻总成本中,物质与服务费、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分别为492.87、196.54、99.79元,分别较上年增71.87、41.36、11.57元,分别增17.08、26.65、13.11个百分点,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是导致总成本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008年籼稻总产值、总成本分别为927.73、677.31元/亩,分别较上年增84.37、90.55元/亩,分别增10、15.43个百分点,净利润为250.42元,较上年减6.18元,减2.41个百分点。现金收益504.70元,较上年增31.81元,增6.73个百分点。2008年籼稻单产507.1公斤、每50公斤稻谷价格89.95元、主产品产值912.31元/亩,分别较上年增9.2公斤/亩、6.97元/50公斤,副产品产值15.42元/亩,比上年减1.67元。籼稻总成本中,物质与服务费、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分别为383.37、192.01、101.93元,分别较上年增43.60、31.90、15.05元,分别增12.83、19.92、17.32个百分点。

  (四)强化良种补贴政策落实,加快主导品种推广和布局优化

  2008年是江苏省实施国家水稻良种补贴项目的第一年,是实施省级水稻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第五年,全省作栽系统切实加强主导品种的示范、宣传与推广,努力推进水稻品种更新、布局优化、良种良法配套。一是科学推介主导品种。按照通过审定、品质达三级以上、产量和综合抗性较好,受到农民和市场欢迎的标准,在充分尊重基层意愿基础上,组织专家论证并推介徐稻3号、徐稻4号、盐稻8号、华粳6号、武运粳21号、豫粳6号、连粳4号、郑稻18、徐稻5号、扬辐粳8号、淮稻9号、淮稻7号、盐稻9号、通育粳1号、盐粳9号、淮稻10号、南粳44、宁粳1号、武粳13、武香粳14号、武粳15、南粳42、镇稻10号共23个品种。二是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年初下发水稻生产技术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我省不同区域的水稻品种布局要求,淮北地区以徐稻3号、华粳6号、武运粳21号、徐稻4号等为主体,加大徐稻5号、郑稻18、连粳4号的示范力度;苏中及里下河区以淮稻9号、扬辐粳8号等为主体,加大淮稻10号、盐粳9号示范力度,尤其是机插秧、直播稻应重点选择适宜的中熟中粳品种,苏中沿江及苏南地区以宁粳1号、南粳44为主体,加大宁粳3号、扬粳4038等示范力度,对晚播的机插秧、直播稻应突出品质较好的迟熟中粳品种应用;三是注重品种筛选展示。2008年全省各地进一步加大水稻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力度,利用综合展示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引进、示范一大批苗头性的新品种、新品系、新组合,通过集中展示与示范,于关键生育期组织种子、推广、经营等部门负责人,层层开展新品种展示与示范现场观摩与宣传,为下一年度各地主导品种筛选和推介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大力推广超级稻。重点加强我省自育并通过农业部认定的宁粳1号、武粳15、淮稻9号、两优培九、II优084、新两优6380共6个品种(组合)的推广,为高产增效创建提供品种基础。通过宣传、示范与引导,2008年推广应用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主导品种有11个,分别是徐稻3号(336万亩)、徐稻4号(193万亩)、淮稻9号(162万亩)、武粳15(151万亩)、宁粳1号(141万亩)、武育粳3号(150万亩)、华粳6号(111万亩)、扬辐粳8号(104万亩)、宁粳3号(101万亩)、南粳44(100万亩),合计面积达1685.07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50.3%,主导品种进一步明确。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水稻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水稻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