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三大原因导致消费需求增长平缓

  今年前5个月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创近年最高水平,但剔除价格和去年低基数因素,消费需求实际增长率只是略高于去年。物价涨幅较大、居民消费信心下降是消费没有明显加速的主要原因。 

  下半年受政策因素、收入因素、物价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基数抬高等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增速将低于上半年。 

  预计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113.8亿元,名义增长11.5%,增幅比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实际增长9.6%,增速比2003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今年基本呈稳中有升的走势,但增幅低于预期,扩大消费需求任重而道远。 

  今年以来,在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背景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一直较为平稳,虽然近两个月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较快,但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和去年非典低基数的影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基本与上年持平。消费缘何增长缓慢?下一阶段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全年消费需求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消费品零售市场近期运行特征 

  1、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创近年新高 

  消费需求增长较为缓慢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长期现象。1998至2003年我国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分别为6.8%、6.8%、9.7%、10.1%、11.8%和9.1%,远远低于"七五"时期14%和"八五"23.2%的增长速度。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呈现逐月加快的走势,前5个月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8%、9.2%、11.1%、13.2%和17.8%,1-5月累计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3.4个百分点。特别是5月份零售额增长高达17.8%,增速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名义增长来看,居民消费保持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步上升的增长态势。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下,消费需求继续处于平稳上行的通道。 

  2、剔除物价和去年基数影响,实际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保持平稳态势 

  今年前5个月,我国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率较高。但是,剔除物价和去年基数影响,实际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是商品零售物价持续走高,导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较快。最近几年,我国价格水平特别是商品零售物价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去年四季度在农副产品涨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居民消费物价率先开始上涨,但商品零售物价变动不大,去年全年商品零售物价仍为负增长(-0.1%)。今年以来,商品零售物价涨幅逐月加大。前5个月商品零售物价分别上涨1.7%、0.9%、1.7%、2.6%和3.3%,1-5月累计上涨2%。 

  最近两个月,由于消费品价格上涨较快,商品零售物价月涨幅提高幅度甚至大于居民消费价格,4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涨幅比3月份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5月份比4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而4月份商品零售物价涨幅比3月份涨幅扩大0.9个百分点,5月份比4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月涨幅扩大幅度高于居民消费物价0.1个百分点。今年1-5月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2.5%,比去年同期名义增长提高4.5个百分点。1-5月商品零售物价上涨2%,扣除价格因素后,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0.3%,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高2.1个百分点。 

  二是去年非典期间消费基数较低,今年同比增速必然大幅度提高。去年二季度爆发的非典疫情,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去年4-6月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7%、4.3%和8.3%,去年的低基数是今年4、5月消费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按照平均增长9%的速度估算,去年4月和5月消费增速比正常增速低1.3和4.7个百分点,如果扣除非典的影响,抬高去年增长基数,今年4、5月消费增长应分别为11.9%和13.1%。如果再考虑价格因素,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分别为9.1%和9.5%,该速度略高于非典发生前消费的实际增长。 

  扣除物价和基数因素等不可比因素后,今年消费品零售额呈现比去年略有加快的增长态势,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上升的势头没有改变,但是增长幅度比预期要小一些。 

  3、餐饮业零售额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继续保持稳步回升的走势,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餐饮、旅游等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增长。按照行业划分,消费品零售额由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餐饮业零售额和其他行业零售额三部分组成。数据表明,近年来,批发零售贸易业和其他行业增长比较平稳,但餐饮业零售额波动较大,直接影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快慢。2003年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餐饮业零售额急剧下降,4-5月份增幅分别为2.1%和-15.5%,餐饮业零售额大幅减少导致当月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明显下降。 

  今年以来,餐饮业零售额增长逐月大幅回升,4月份增长28.3%,增量为115.6亿元,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5月份餐饮业零售额更是迅猛增长。分销售行业看,5月份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502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539亿元,增长47.2%;其他行业零售额124亿元,增长2%,餐饮业零售额增速比其他两个行业分别高出32.3%和45.2个百分点。 

  餐饮业零售额出现高速增长,除了去年基数低因素外,假日消费效应明显。据统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创有黄金周以来的最好水平,全国共接待旅游者人次和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了19.6%和17.8%。旅游业的良好局面,为餐饮业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重点监测的140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比2002年同期增长32%。从人均消费支出看,服务性支出增长较快。最新统计,5月份北京城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286.2元,同比增长1.2倍,人均在外餐饮支出增长2.3倍。 

  4、城乡消费增长差距进一步拉大 

  今年以来的数据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差距进一步扩大。1-5月城市居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49.5亿元,增长13.0%,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52.3亿元,增长8.1%,城市消费增幅高于农村增幅4.9个百分点,前5个月城乡消费增幅差距分别为6.3、2.9、4.9、5.2和9.6个百分点,大大高于最近几年3-3.5个百分点的水平。 

  农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农村居民消费物价涨幅较大,制约了农民消费的增长。最近几年我国物价水平较低,但总体趋势是农村物价涨幅低于城市,但是今年1-5月农村居民消费物价涨幅一直远远高于城市。城市居民消费物价上涨2.7%,农村居民消费物价上涨4.4%,农村高于城市1.7个百分点。农民恩格尔系数较高、消费中农副产品占较大比重,目前农副产品涨价对农村市场影响较大。另外,农村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价格大幅上涨也是造成农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的主要原因。在农民收入总体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不仅会给部分低收入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实际困难,而且势必严重影响农民消费的增长。 

  消费需求增长平缓原因何在 

  相对于经济增长、投资需求以及部分行业的高速增长,消费需求增长确实显得缓慢,可以说消费增长落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认为,消费需求增长平缓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受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呈下降走势 

  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投资和信贷过快增长具有正面积极作用,但对消费增长也有间接影响。紧缩政策将使部分行业的过快增长受到抑制,企业效益下降,工资增长的可能性减小。人们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不乐观,消费者信心受到较大影响。今年前3个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5.4、95.2、95.4,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3%、2.6%和2.2%,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再度降低为95.0,比3月份降低0.4,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较大幅度降低,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2、持续负利率使居民财产缩水,消费更加谨慎 

  从年初开始,我国就已进入负利率时期。按照5月份的价格水平计算,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2.82%,也就是说,将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这1万元的实际购买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82元。 

  量入而出、不喜欢借贷消费、一次性现金付清是我国居民的传统消费习惯。我国储蓄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一部分居民储蓄是为了用于应对未来日常支出,另一部分居民储蓄则是为了增值,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消费作准备。但是,连续几个月出现负利率后,居民储蓄出现严重分流。截至5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已连续四个月同比少增,1-5月居民储蓄存款平均增长17.6%,比去年增幅降低约2个百分点。居民将一部分储蓄存款分流到国债、基金等方面,银行不再成为居民财产保值增值的最佳选择,而要寻找风险较大的理财途径,进一步增加了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持续的负利率不仅影响人们的储蓄行为,也对消费支出产生间接的影响,导致消费行为趋于谨慎。一季度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为69.7%,比去年同期的70.9%下降了1.2个百分点。 

  3、物价涨幅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的增长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物价和商品零售物价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物价上涨意味着居民用同样的钱只能买到较少商品和服务,在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物价上涨必然促使中低收入阶层的居民精打细算,减少消费支出。收入水平低的农民,其消费受物价影响较大。城镇居民也对物价上涨感到压力巨大。央行不久前公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表明,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1.8,是1999年开展这项调查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调查显示,24.8%的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比一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比一季度减少7.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16个百分点;39.6%的居民认为下一季度物价将上升。物价持续上升对居民消费的收缩性影响,是消费增长缓慢不容忽视的原因。 

  影响下半年消费走势的主要因素 

  尽管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但是由于本次经济过热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民营企业"投资复苏"双重原因所致,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给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此外,经济增长中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依然存在。不确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将直接影响到消费增长,今后一段时间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因素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1、政策因素 

  有利影响:城市居民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了诸多产业的快速增长,催生了我国经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展开。消费需求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同样要依赖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今年1-5月居民消费实际增速不算快,但是,汽车、住房和电子通信产品的销售仍保持了较快增长。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汽车类销售增长40.1%,虽然汽车销售增速比去年有所减缓,但仍远远高于其他消费品的增长速度。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额也继续保持30%以上的较快增长。5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5.92,比4月份上升0.15点,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长期以来,政策因素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保护性,从今年来看,国家近期出台的鼓励汽车消费、严格控制房地产涨价的政策,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消费结构升级将继续成为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国家最新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对于各地一些限制个人汽车消费的规定,新政策表示"凡在汽车购置、使用和产权处置方面不符合国家法规和本政策要求的各种限制和附加条件,应一律予以修订或取消。"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汽车和住房等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不利影响:政策因素对消费结构升级增长也有不利影响:一是燃料价格上涨和汽车产品价格走低不利于汽车消费的增长。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加剧,国际市场油价也持续高涨,国家先后几次对汽油和柴油出台了价格上调的措施,而且幅度较大。油价上涨使汽车使用成本越来越高,一项调查表明,油耗已成为左右人们购车的第三大影响因素。油价持续看涨将延缓一部分人的汽车消费。另外,汽车价格一再下降,也对购车者的打击甚大,加剧了潜在购车者的观望心态。二是下半年各地区水、电价格上调措施将陆续出台,不利于用水、用电较多的相关消费品的增加。 

  2、收入因素 

  有利影响:从农民来看,今年农民增产增收有望,将力促三、四季度消费的增长。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各方面投入也都向农业倾斜,有关涉农部门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极大地调动了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夏粮在播种面积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总产增加25亿公斤左右,增长约3%。从秋粮来看,今年秋粮播种面积增加了2500万亩,如果不出意外,秋粮产量将大幅增长。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农副产品涨价以及国家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收购政策等,将有力促进今年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今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有可能超过城市居民。农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的增加,将直接促进消费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将成为今年下半年消费加速增长的重要有利因素。 

  从城市居民看,今年国家没有出台大的增加收入的措施,但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低收入阶层在扩大就业、提高低保水平、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出台了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劳动保障部发文要求,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上调一次。北京、广州、杭州和上海等一些地区积极落实、提高了低保水平和最低工资标准,如上海最近将最低工资标准由570元提高为635元,调高幅度达11.4%。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有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促其潜在消费能力释放出来。 

  不利影响:收入因素对消费增长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紧缩性宏观调控措施实施,多数工业行业增速减慢,大多数居民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减弱,不利于居民扩大消费增长。 

  3、物价因素 

  物价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物价水平高将促使居民消费名义增长较快,但物价水平高又会抑制部分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增长。今年下半年,物价回落的走势对消费的影响也将是两面的。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生产资料价格将有所减缓,夏秋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也将使农副产品价格逐步回落,下半年居民消费物价涨幅将低于1-5月份。物价水平降低将使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幅有所回落,一定程度上刺激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消费。总体来说,在收入变动不大的前提下,物价回落将促进消费的增长。 

  4、心理因素 

  消费者信心对消费行为、消费意向的影响很大,今年下半年居民消费心理对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负面的影响。 

  一是利率负收益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居民要求财产保值增值的愿望强烈,消费不会大幅增加。我们预计,今年二季度可能是全年物价上涨的高峰,进入三、四季度物价将有所回落,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小。持续负利率将会加重居民压缩消费、最大限度寻求财产保值增值途径的心理,不利于消费增长。 

  二是最近几个月股市大幅下跌,居民股市财产缩水,消费趋于谨慎。受多种利空因素的影响,4月份以来,沪深股市急剧大幅下跌,目前上证指数已下跌350多点。许多投资者去年底今年初上涨行情中的盈利悉数赔掉,重新陷入市值不断减少的困境,一季度由于股市行情看好,被吸引入市的新增资金,更是被深度套牢。证券市场起伏不定,居民财产大幅缩水,无疑将减弱居民扩大消费的能力和欲望。 

  下半年消费需求减缓,全年实际增速略高于去年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预计,二季度消费品零售额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二季度有可能实现14.6%的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但是,进入三季度以后,消费增速将有所回落。一方面,由于去年下半年消费增长明显加速,基本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基数抬高,因而今年下半年同比增速不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增长11%左右。另一方面,三季度以后秋粮将陆续上市,夏粮和秋粮大幅增产,将抑制农副产品价格继续上涨,而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也将使投资和部分行业的过快增长进一步降温,生产需求减小,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也将缩小。届时,居民消费价格和零售物价涨幅也会减缓,因而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将比4、5月份明显下降。 

  初步预计,全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113.8亿元,增长11.5%,名义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零售物价上涨1.7%,扣除物价因素,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9.6%,实际增速比2003年提高0.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分城乡来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将达33618.6亿元,增长12.9%,农村居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495.2亿元,增长8.9%,城乡消费增长差距为4个百分点,比1-5月份的差距缩小1.7个百分点,但仍大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执笔祁京梅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消费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消费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相关推荐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