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我国生物农药市场前景与推广探寻

    生物农药市场前景如何?推广有何难度?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对作物品质影响较小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植物性农药研究中心黄继光副教授介绍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农业病虫草鼠害和卫生害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生理活性物质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其包括微生物源(如细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等)、植物源(如印楝素等)、动物源(如寄生蜂等)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如抗白叶枯转基因水稻等)等。

  黄继光介绍由于生物农药起作用的是生物活体及其生理活性物质优点自然很多。首先体现为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友好能兼顾生态平衡。他说一般情况下农药施用仅10%有效其他90%是流失的。这意味着毒性越高的化学农药其对环境的污染就越大。”

  另外黄继光说相比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并不影响农作物生长自然不影响农产品品质“所以施用生物农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几乎无污染、无残留。”此外病虫害对生物农药不易产生抗药性。黄继光举例说像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以及用在蔬菜、水稻上防治鳞翅目害虫的苏云金杆菌使用几十年来从没遇到抗药性问题。

  不过与化学农药比较生物农药也有其不足的地方。“药效反应太慢了。”广东省农药检定所综合科科长李畅方认为生物农药不具备化学农药用量少见效快的优点所以一定程度上不受农户欢迎。而最严重的是在遇到突发性和毁灭性病虫害时一般的生物农药怕是难当重任而好的生物农药(像阿维菌素)却又太少。

  此外生物农药需要很强的使用技术也是其一大弱势。华南农业大学农药系副教授万树青在其编着的《生物农药及使用技术》一书上也提到很多生物农药药效并不慢关键是要掌握好使用技术。

  生产企业小打小闹

  在国内近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较大发展已初步形成30余家研究机构大约200家生产企业。主要品种有苏云金杆菌、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楝素等)、基因植物、病毒类农药、真菌类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类农药。

  其中发展较快的有苏云金杆菌。李畅方介绍目前估计有80多个厂家同时在苏云金杆菌每年产量约3万吨。阿维菌素则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到2000年底已有198家企业获得批准生产阿维菌素单剂或以阿维菌素为原料的混配制剂的登记。该药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胃毒活性和杀虫广普性;另一主打产品则是属于抗菌素类的井冈霉素其自70年代开发以来经久不衰至今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当家品种。

  不过除了上述几个发展得不错的品种外生物农药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上还是品种类数量上仍然很少。

  肇庆绿金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志强认为目前生物农药生产企业还处于小打小闹状态。他说虽然生产企业有200多家不过这些企业多数属于小型企业。在农药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资金和技术人员都凸现缺乏。规模小、产品品种单一是其通性。

  在销售端经销商表示其瓶颈在于推广不力。河源经销商张老板则认为对于生物农药自己已经很努力去推广了但苦于农户不接受感觉很吃力。其中的主因就是因为生物农药药效太慢他说生物农药不具备化学农药用量少、见效快的优点而农户对一个药的好坏评价就在于其效果的快慢。

  或成农药主流品种

  虽然目前推广有一定难度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生物农药或将成为今后农药的主流品种。

  李畅方介绍经过安全评估的生物农药可以向国家发改委、科技局和农业系统申请扶持项目其中的例子不在少数。“关键是企业本身要主动提出申请。”他还表示虽然扶持有助于生物农药的推广但不要把希望全寄托于扶持上。企业应该主动出击加大宣传力度。

  黄继光也认为目前一些农户使用生物农药的技巧不到位造成效果不佳是与企业推广不到位有关。很多农户不接受生物农药关键原因也在此。另外企业应改变以往推广化学农药做法多用农户接受方式。李畅方认为农户应该改变以往以“立杆见影”来评价一个好药的观念用长远的眼光对待生物农药。

  近日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已经就生物农药产业规划与生产管理的有关政策就行了梳理找出其中弊端后将提出相应的修改草案

  “把生物农药作为发展主流。”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吴志凤处长表示发展生物农药国家需加大扶持力度企业需提高推广技巧农户需改变用药观念缺一不可。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生物农药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生物农药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