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房地产大质变未来三五年内显现

   2002年房地产泡沫和过热的持续升温和蔓延,终于导致了央行121文件、国土部13号文件和国务院18号文件等系列金融和土地严政的陆续出台。毋庸质疑,这将使中国的房地产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量变后,累积到当前的重大质变,并将在未来的3—5年内逐渐显现出来。  

  由垄断经济进入完全竞争经济  
  三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中国的房地产比喻成狮身人面像,意即中国房地产在产品一头,已经完全市场化,甚至像家电等行业那样进入了完全竞争的时代;但在土地和资金的另一头却是暗箱操作和官商(地)结合。而且由于政策和财务等方面的不对称和不透明,成为所有行业中的最后一座暴利孤岛!只要有关系拿到地,只要把村长乡长搞掂———协议转让,只要交15%-30%的土地出让金就可以拿到临时土地证,反手就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通过建筑商的垫资就可以开工,工程至正负零就可以卖房。但是随着今天陡现的金融紧缩政策和高压土地政策的连环推出,如今这些“旁门左道”几乎全部被堵死了.8月31日,所有土地必须进入招拍挂;全国暂停半年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开发区受到严查和停批;不交齐土地出让金不仅拿不到土地证而且连预售许可证都休想;银行停止土地贷款甚至第二套住宅和别墅的按揭贷款都暂停了……好象中国的房地产业在一夜之间又回到了1993年“解放”前的宏观调控时期,什么拐点论,崩盘论乃至冬天论便纷纷扬扬了!  

  其实这不仅没必要大惊小怪,反倒应该庆幸和欣慰。经过十年的沧桑历练,终于可以与市场经济全面接轨了,终于可以挺起腰杆与其它行业比肩而立了,一洗“原罪”,真正走向了成熟、理性、开放和公平,由垄断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逐步与WTO和海外资本游戏规则接轨。  

  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1998年的货币分房和按揭贷款,使中国的房地产集中喷发出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一夜之间进入建筑年代和散户时代。房子——这个当年可以让一个个热血青年催眉折腰,甚至妥协到底老死在一个单位的庞然大物,终于被放到了交易的天平上!其强大的私有化动力和惯性,足以令中国的房地产商美美地享受了5年的甲方强势和卖方优势。但是,随着这股提前了的消费曲线和消费节奏的慢慢恢复,客户对房地产产品、法律和政策等相关因素的了解和把握也越来越深入和练达,错误、陷阱和维权游戏,消费者、开发商、监管部门在斗争和博弈中携手成长和成熟起来了。在北京等发达的一线城市,消费者带着律师甚至记者买房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老百姓买房已经可以象逛超市一样左挑右选。产品的极大丰富,按揭贷款和预售条件的严控,无论是主观和客观上都会造成持币待购现象,在总量饱和和差异竞争的双重压力环境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由杠杆投资阶段进入实力投资阶段  
  与其它行业相比,中国的房地产业历来是杠杆经济原理运用最充分的行业。由于以往土地、贷款、垫资、预售等一系列政策的宽松和倾斜,一个项目往往只需总投资额的30%甚至更少,就可以运做起来,而且大家也习惯了这种“四两拨千斤”和“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投资模式。但是万万想不到的是政府和银行的脸变得如此之快。接踵而至的相关政策,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提高到35%,土地招拍挂的前期拿地资金,土地贷款的停止和开发贷款的紧缩,对期房转让和预售条件的高门槛和消费者现房观念的成熟等,一下子把中国的房地产逼到了高台上,将由贸易型(定金式)的投资模式向产业型(实力型)投资模式转化。既往资金链的任何一环投机取巧的漏洞和可能都被和正被堵死。能不能完成这致命的一跳,完成对中国传统地产的超越,是中国房地产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目前的资金链形态中,特别是非银行资金进入的管道和工具匮乏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金融资源、资金潜力和市场前瞻性将是决定未来成败的关键。规模和资本、项目与现金的对应关系和整合思维注定是不同阶段企业运营和发展的瓶颈。  

  由乐观预测思维进入冷静预测思维  
  中国房地产过去由于突然进入商品房时代,个人住房私有化的迅猛需求和集中爆发的消费能力和巨大惯性等三大原因,形成了独特的大陆短期开发销售模式。而且由于土地、资金和市场的三大先天优势,房地产商们普遍养成了一种乐观和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要拿到地,就能搞到钱开发,只要盖起房子就有人买,不仅会赚钱而且一定赚大钱。但是随着土地成本、资金成本、市场竞争成本、政策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不断加大,消费者对产品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平均利润率也逐年下降。那种寅吃卯粮和傻子过年的经营思维和短视眼光必将要付出沉重甚至是倾家荡产的代价!  

  靠激情、直觉、胆略、运气和经验成功的第一代房地产企业(家)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危机。市场进入到不是你有规模实力和你有成功经验你就一定成功的新实验(创新)主义时期。  

  特别是中国房地产仅仅十年的发展时间,严格意义上还没有经历一个行业从创始、成长、兴盛、成熟、平稳和衰落的完整周期,该发生的问题还没有全部发生,因此解决不同问题的办法也同样在摸索和总结中。专业化、市场细分化、职业化、周期性、公开性、团队精神、游戏规则、战略思维和资本意识等等西方流行和在其它行业已经深入人心的管理学词汇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来说都为时不晚!  

  全国级大开发商和区域性中小开发商将平分秋色    
  121系列文件出台后,一些地产大腕都惊呼什么80%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这些自以为是的论断如果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保持他们在媒体上一贯的领袖地位的话,就说明他们的自大、无知和偏狭。不过,这些“叱咤风云”的大企业的活动半径大都局限于一、二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特点和中小房地产开发商的生存方式几乎一无所知。  

  我们都知道中国房地产短期开发销售(项目型)和区域化生存发展的两大特点,决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不能套用所谓香港和美国模式的,对于大多数中小房地产商来说,如何运用好所在区域的综合资源优势(人脉、关系、风俗、市场和价格等),利用好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状态,抓住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刚刚启动和不发达的机遇,充分发挥房地产企业的学习型特点,借助各种房地产专业力量和工具,必将成长为区域性的主导力量,并将在全国整体市场份额中与那些在一、二线城市鏖战的大开发商们平分秋色!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房地产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房地产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相关推荐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