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我国居民消费已处升级临界点 以发展性消费为主

    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国仍属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家,大部分农民正处于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化过程中,居民的消费水平并不高,耐用消费品拥有率也比较低,服务性消费的份额还较小。另外,我国经济现已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生经济增长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内需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政策、消费体制、消费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改进,这些都将对消费增长产生巨大推动。 

    1、居民消费已处于升级的临界点 
    数据显示,与一些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一般偏低15到20个百分点,属典型的高储蓄、低消费国家,平均消费率多年在低位徘徊,大体在60%左右,消费率偏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国内居民的财富积累已到了消费升级的临界点。 

    基于对消费全面启动的预期,近年来出现了以住房和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正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同时,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消费升级将给我国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长期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规模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趋势,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处于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阶段,发展空间相当大。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经济全球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也十分巨大。预计未来10到20年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对经济的贡献度将显著增强。 

    2、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将掀起新的消费热潮 
    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在于农业落后、农民人口比重大,提高城市化率、减少农民数量将是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的必经之路。2003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0.5%,从趋势判断,今后几年,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提高阶段,新增城市人口不仅给城市经济发展增添劳动力,还将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据测算,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3、居民储蓄意愿减弱,有利于消费需求的稳步增长 
    长期持续的储蓄负利率必然对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居民持有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储蓄存款意愿明显下降。据央行最新公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城镇居民对当前利率的认可度降低,储蓄意愿有所减弱。在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下,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人数占32.2%,较上季减少2.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减少1.1个百分点。由于消费与储蓄存款之间有一定的此增彼消关系,储蓄的减少,必然形成消费的增加。 

    4、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将增加相关产品的需求量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实物型消费比重在减少,对精神文化、餐饮、旅游的消费在增加。这些新增消费无论从金额,还是从发展空间来看,都比实物消费更有潜力,如旅游可以无限量地重复,增长空间很大,而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这使得整个消费层次和结构发生着变化,带动了消费总体水平的提高。 

    据一项市场调查,预计到2006年我国城市空调市场需求量约在5700万台(不计出口及商业用户需求),且未来一年25.5%的家庭准备购买空调,除了53.5%的未购市场外,已经拥有空调的家庭潜在需求市场仍然很大。据预测,2005年家用中央空调的购买率为5%,到2008可达到8%,至少将有150亿元的家用中央空调市场空间。 

    因此,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住房、汽车、家电等商品作为城市消费的主要对象,对整个消费市场拉动趋势非常明显,尤其在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实际上,近来新增的消费中相当部分是由这些主要消费品的增加来带动的。 

    5、农民消费升级将引发国内市场繁荣 
    长期以来,农民消费不足一直是抑制消费市场启动的重要因素。200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倾斜政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加上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农民税费负担下降,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4%,同比加快7.6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这一增幅还高于城镇的实际增长4.4%。农民收入的增长,直接带来了消费支出的上升,并将成为今年下半年消费加速增长的重要有利因素。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进入了第二次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即家用电器消费阶段。 

    农村人口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预期将会使低端产品成为增长的动力之一。预期消费行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整体消费能力改善和农村人口收入增加。还有一个因素是农村人口进城以后的消费潜力。现在,农村人口正以很高的速度向城市转移,这一群体的消费潜力巨大,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逐步增强,会爆发出很大的消费冲动。 

    今后几年,中央将对"三农"问题更加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增强农民的购买能力。另外,国家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而城镇化范围扩大和农民进城打工等因素,进一步促使原农村地区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这种实际居住、工作地区的改变,带来了人们消费结构上的变化,将对于消费品市场规模的逐年扩大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6、消费方式的改变有助于需求的扩张 
    随着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消费信贷观念的逐步接受,各类银行卡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而同时具有支付和信贷两种功能的信用卡也正成为重要的金融工具。这些因素加上经济发展使得消费预期向好,刷卡消费、电子商务等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保障范围的继续扩大,都将支持消费进一步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7、消费政策的趋好将带动市场的活跃 
    国家现正着力在汽车、住房等大类消费品上鼓励消费。最近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另外最近出台的汽车报废政策,允许给予补贴,鼓励报废之后购买新车。试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和预期,来引导消费者热情消费。这些将对消费的增长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从城市居民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低收入阶层在扩大就业、提高低保水平、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出台了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也有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促其潜在消费能力释放出来。 

    从消费趋向看,要增加全社会的消费总量,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增加青年人的收入和消费,因为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地说,一个人年龄与收入的消费倾向成反比,年纪较轻的人新增收入中,消费倾向较大。因此,改善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对消费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和消费。通过对居民收支数据的分析,居民的消费倾向是和其收入的水平成反比的。也就是说,一个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越低,它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也越大。通过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而增加社会的消费总量,进而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但能够消化在许多领域中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也是和发展经济的目标相一致的。因此,在保持中高收入家庭对住宅和家用轿车的强劲需求的同时,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消费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消费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相关推荐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