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纺织服装行业2010年大事回顾及2011年展望

    1、2010年纺织服装行业“复苏”和“压力”并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利润1745.01亿元,同比增长75.92%;1-11月累计出口1866.21亿美元,同比增长24.19%;前十个月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零售额月均同比增长幅度为25.46%。在国际与国内经济复苏需求回暖的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内销都获得了恢复性地增长。尽管如此,复苏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在原材料供给方面,棉花价格、化纤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上涨与下跌;在劳动力供给方面,用工荒现象普遍存在于珠三角、长三角、福建等纺织工业密集地,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开工;在汇率方面,6月启动二次汇改以来至12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为3.13%,据专家测算,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将至少降低6%,这对平均利润率不到10%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在贸易摩擦方面,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增大贸易摩擦成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需求,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召回通报等贸易保护现象极大增加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成本。在多重压力并存的环境下,纺织服装行业前进的步伐沉重。

  2、棉价暴涨暴跌折射供应链的危机。近几年棉价暴涨暴跌变成了常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纺织服装业出口受到重挫,作为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原材料的棉花需求随之骤减,2008/2009用棉需求为958万吨,较2007/2008年减少152万吨,而同期棉花产量仅减少13万吨。过剩的棉花供应使得棉价在2008年9月新棉进入丰收期后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这在棉农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2009年棉农自发的减产行为加上主产棉区不利的气候因素导致了棉花出现大幅度减产,2009/2010年棉花产量仅为640万吨,较上年减少109万吨。而棉花的需求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纺织服装业出口回暖,企业补库存增加,开工率也大幅提升,行业再度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棉价因此大幅上涨,2010年1-8月棉价上涨幅度为21.16%。而这个增幅很快变得微不足道。2010年9月中旬,种棉面积缩减、长江黄河流域的阴雨天气再次引起了市场对于新棉的减产预期。据第一纺织网预测,2010/2011年棉花产量为670万吨,而用棉量约在1080万吨(其中纺纱用棉量1055万吨),假设消耗库存量为55万吨,那么就意味着存在355万吨的缺口,而这缺口需要靠进口来补足。从国际棉花也在减产的情况来看,明年的棉花供应市场将呈偏紧的态势。一时间,以供求关系为主因,并在企业囤棉、农民惜售、期货交易、游资炒作等因素推波助澜下,棉花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同时飙升,国棉328自9月初18002元/吨的价位开始上涨,在11月中达到最高值31302元/吨,短短两个多月涨幅高达73.85%。疯狂的涨幅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警觉。11月11日,作为全球最大纺织企业的魏桥纺织开始下调皮棉采购价200元/吨,这一行为被视为行政压力的结果。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了若干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措施,其中针对棉花问题提出了包括“加强新疆棉花外运”、“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条款。

  在政府加大棉花的装车力度、调控力度加强的背景下,市场炒作气氛变淡,棉商因资金链条紧张的原因也无法持续支撑棉价上涨,因此自11月11日之后,棉价陷暴跌困局,两周便跌去了15%以上。在这一涨一跌中,损失最多的是没有及时撤出的炒作队伍以及在高价补进库存的棉纱企业。由于棉价下跌带动棉纱价格下跌,而且至12月棉价企稳回升后棉纱价格仍处于阴跌的状态,未来传统棉纺企业的日子将非常不好过。反思这次声势浩大的棉价起伏,虽然棉价上涨的长期趋势是确定的,但是如果政府能提前引导棉农规划种棉面积,或许能避免急涨急跌的现象。无论是2001年前棉花市场的“统销统购”,还是流通体制改革后的“棉花的收购和销售价格均由市场形成”,对棉花市场的稳健运行都是不利的,政府部门引导下的市场化才是棉农、棉商、棉纱企业共赢之道。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纺织服装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纺织服装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