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5年我国能源瓶颈仍将延续

  2004年能源需求量持续扩大 
  煤炭、原油及天然气、电力是我国的三大能源。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能源需求量持续扩大。受旺盛需求的拉动,原煤、原油产销量和发电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能源产品价格不断上扬,产业经营效益普遍上升。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2004年能源供给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瓶颈约束造成短缺和价格上涨,煤电油运供应出现全面紧张。 

  ——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从煤炭生产形势看,在冶金、建材和化工等重点高耗能产业旺盛需求拉动下,1~11月,原煤产量快速增长,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累计产量达到142738万吨,同比增长15.62%。从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形势看,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国内需求增长强劲,供给资源趋紧等因素拉动下,原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产销持续快速增长,1~11月累计,原油产量达到15958.3万吨,同比增长3.01%,增速是2003年全年增速的2.04倍。从电力生产情况看,工业的快速增长,相应地带动了发电量的快速增长,1~11月累计,全国发电量为19291.16亿千瓦时,比2003年同期增长14.96%,其中,火电15968.21亿千瓦时,增长14.57%,水电2826.71亿千瓦时,增长17.15%。 

  ——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扬。能源的缺口和瓶颈扩大,使能源价格不断抬升。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企业商品价格信息,煤油电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19.8%,其中,煤炭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41.7%,原油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30.2%,汽油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24.1%,柴油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26.6%,电力价格因无法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及时调整,上升相对缓慢,较上年同期上升4.5%。 

  ——行业经济效益显著上升。在产销持续快速增长,价格不断上扬的拉动下,能源产业经营效益普遍上升。2004年1~11月累计,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1亿元,同比增长168.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74.82亿元,同比增长12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63.34亿元,同比增长43.7%;电力生产行业受电煤采购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影响,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明显放慢,前11个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53.53亿元,同比增长5.87%。 

  三大因素影响能源产业发展 
  2005年,有三大因素影响着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 
  第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加快发展,继续加大对能源的需求。2005年,在高油价滞后影响、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以及非传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可能出现适度回调,根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所做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5%左右,比2004年降低0.4个百分点。但总体上看,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对全球能源需求依然旺盛。 

  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将带动产业的变迁和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从而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尽管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投资领域的过度非理性膨胀,对部分过热行业进行了调控。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进一步增强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经济主体自主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宏观调控及时控制了某些领域过度发展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避免了今后经济出现大幅度的震荡和调整,为经济长期协调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2005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尽管增长幅度可能略低于2004年的水平,但仍将达到8.5%左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意味着能源的需求仍将持续升温,能源领域仍将承受较大的供给压力。 
   
  第二,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仍将维持较高水平。从2005年的发展情况看,随着世界经济增幅的下降,国际原油需求增长速度可望有所回落,同时,原油市场供应相对稳定,且由于新投产油井的使用而稳中趋升,因此,国际油价有望稳步回落,但空间不会太大。因为,同其他产品相比,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因素更多也更为复杂,而且许多影响因素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中东局势、欧佩克政策和美元走势等不确定因素仍存在很大的变数,国际石油价格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此外,国际原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国经济利益、地缘政治和投机势力的影响,原油价格的波动并不能反映基本供求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高度依赖的情况下,产油国为实现自身利益的短期行为与各种局部、偶然以及投机性因素相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油价的走势。 

  石油价格的上涨,将刺激替代能源如煤炭和电力的需求进一步上升。同时,也将继续加大煤炭的运销成本,从而拉动煤炭价格的相应上升。此外,煤炭价格的上涨和电力需求的旺盛将进一步激化煤电矛盾,制约产业的良性循环。 

  第三,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能源投资和开发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和利用能源。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能源产业发展受到政府高度重视。2004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抑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度扩张,减少能源产业的压力,推动其持续稳定增长。面对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升的严峻局面,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将集中在开发替代能源和新能源、节能降耗以及改革能源生产和流通体制、激发企业生产活力等方面。 

  从能源发展结构上看,未来中国的一次性能源仍将以煤炭为主,但会适当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以保证能源的可持续性供应。其次,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将提上日程。随着能源生产多元化的推进、新能源的开发以及能源节约技术的提高,我国能源供应也将持续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由于能源建设周期较长,从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电力和煤炭建设尚难在短期内发挥效应。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迅速转化,能源瓶颈仍将持续一段时期。由于经济运行和投资存在很大的惯性,一些行业投资增幅依然偏高,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项目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产生影响。 

  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将持续增长 
  2005年,随着经济增长幅度的适度减缓,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也将略微放慢。但总体上,能源投资的带动和最终需求的提高均将推动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持续增长。预计全年能源生产总量将超过1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左右。在工业快速增长且重化工趋势不改的情况下,煤炭、原油的供需缺口仍然较大,瓶颈现象不会得到根本性缓解,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解。 

  原煤生产:2005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在我国不会改变,煤炭市场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煤炭行业还将会保持稳定成长。预计2005年原煤产量将增加至少1.8亿吨,比2004年增长14%以上,煤炭行业也将会保持比较平稳的发展。 

  原油生产:2005年在全球总体供需略显脆弱,OPEC控制油价能力下降,轻质原油的需求保持强劲,在炼产剩余能力有限的状况下,油价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且价格的季节性特征仍旧明显。但在开采能力和资源的约束下,国内原油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预计2005年原油产量较2004年增长2%左右,原油进口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电力生产:预计2005年发电量同比增长15%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3820亿至24680亿千瓦时,相应增长10%至14%。随着一部分机组的投产运行,全国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将得到较大缓解,但部分地区依然会拉闸限电。同时,由于煤电联动方案的实施,电价调整只能抵消70%的煤价上升成本,因此电力生产行业的盈利水平将有所下降。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能源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能源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