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5汽车市场回暖期预测

   1月旺销带来的喜悦仍在继续,尽管最终数字还没有出来,但多数企业相信1月份的增长在2月份还会得到延续。由于很多企业春节放假至21日,清库成为2月销售量的主要组成,这无疑让厂商今年身上的压力减轻不少。乐观的气氛再次出现,如果我们做一个假设:今年三季度车市将出现2004年黑五月之后最好的增长,并寻找正反面意见时,会发现支持与反对的论据都不少。
 
  有保有压 
  几乎所有被采访到的车企老板都希望两会期间有关宏观调控一年来的经验和不足能得到充分总结。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和专家则再次提出要“有保有压”(对部分投资过热、重复建设的产业要压,而对另一部分国内资源短缺、技术领先型产业要保)的发展经济,其中特别强调了汽车市场的下降令人担忧。 

  只有国家发改委不太赞成完全放开对汽车业的投资限制,产业政策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有保有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强调了,现在也在讲。但是整车制造不同,去年全年国家发改委走了一圈,不仅一汽东风在增加投资,连二线的江淮、陕汽也有大规模占地的新项目投资。投入的资金已经对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压力。”宏观经济研究机构专家也强调:“2005年GDP增幅目前定的目标是8%,比2004年少一个点,说明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调控还在加强。” 

  尽管职能部门对汽车业政策环境能否改善仍不松口,但情感因素正在悄悄地向汽车业倾斜。 

  在论战没有停止的同时,银行业已经从去年开始对一些库存压力不大的汽车企业进行扶持,随着今年大众、通用、福特等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开始对经销商提供进货资金,以及发放个人消费信贷,银行的垄断空间正在受到挑战。这些因素都会使宏观调控对汽车业投资的限制出现变化。 

  上限下限 
  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认为:“1月份全国汽车市场的销售回暖是经济规律使然。”东风悦达起亚副总经理李春荣也认为:“车市何时复原,只有亚当斯密的供求曲线能够讲明白。价格已经降到消费者不能不出手的时候了。”他在年前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有人本来想买15万元的车,但是手头差3万,于是投资股市想赚钱,结果2004年深度套牢只好割肉出逃,本来想买个10万元出头的车就行,没有想到他看好的那款车已经降到10万元以内了。” 

  由于房地产价格偏高,人们在购房投资欲望受阻的同时也开始考虑是否在2005年出手买车。国信中心专家认为,从供需关系规律分析,当生产规模和产能扩大超出市场可供需求的时候,价格将下降,利润将减少,企业投资规模将缩小,这是紧缩上限导致的结果;当价格下降,企业主动缩小投资规模后,市场可供资源将减少,供需矛盾在经历短平衡后将向部分品种供不应求发展,新产品价格将回调,企业利润增加,投资规模将总体增大,这是紧缩下限带来的结果,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正处在向下限发展的阶段。 

  成本传导 
  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的上涨虽然得到回调,但总体仍处高位。国信中心专家称,如果国际油价在40美元一桶维持一年,将影响社会物价总水平上涨1%。国际油价的涨跌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导致生产厂化工原料的进货价格上涨,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汽车厂的承受能力。 

  按照规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经过6个月左右的时间会传导到工业品出厂价,再经过3个月左右的时间到达消费市场价格,即使考虑到国际国内油价对接需要两至三个月的滞后期,这一传导过程也将很快结束。有专家分析认为,国际油价动荡的第二年才是对经济影响最大的一年。在钢材价格方面,考虑到广州新日铁等新大钢铁企业的上马,可供资源将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生产企业成本上涨的压力。 

  惟一能够解释汽车厂高成本低价位原因的就是企业库存太高。但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各生产企业已经纷纷下调生产计划,有的下调了1/3,投资规模明显缩小。总体分析,这种规模的缩小将导致新增库存的下降。 

  随着库存量的下降和新车的上市,企业必须传导成本涨价因素给市场,这一过程从产品出厂价到市场零售价大约需要3个月。经过一二季度的库存消化和生资价格传导,三季度和上半年末正好赶上新车推出的旺季,即使没有大面积的涨价,企业也会谨慎对待新车价格,类似去年新车一个月就降价的情况不太可能重演了。 

  买涨买落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中,投资拉动的贡献度最高,但今年的宏观调控不会迅速放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国家统计局预测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0%,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低5个百分点。 

  惟一能够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就是国内有效需求,而刺激国内需求最能迅速见效的就是汽车,只要商务部《营销管理办法》、《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按计划顺利出台,市场的增长利好因素非常多。 

  国家发改委官员也认为:“尽管宏观调控政策改变的可能性不明显,但市场端的改善却很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消费心理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去年价格战以来压抑的购买力正在释放。” 

  事实上,最有可能促使消费者“买涨”的还不是政策变化,而是进口车的变动。由于欧元坚挺和美元贬值,欧美进口车现实的涨价压力正在加大,而进口车的主流又是中高档,因此进口车价一旦上涨,包括奥迪、宝马3在内的国产中高档制造商也有可能利用新车型上市的机会,确定一个比较高的价位以弥补利润流失。 

  如果单独分析个别企业的现象,我们不一定能看到旺销,因为在总体回暖迹象出现的同时,企业个体经营效益的差距经过去年的价格战正在拉大。一些卖的较差的企业今年减产会非常明显,同时一些卖的较好的厂,今年反而提出要大幅增产。北京现代已经宣布今年排产计划为20万辆,比去年增加6万辆。 

  从辩证角度考虑,三季度回暖还是四季度回暖都难以确定,比如企业清库不成功,新增产能尽管下调但还在往下压;燃油税一旦出台的减利因素;油价上涨后导致市场需求缩头的后果等等,但是过热过冷都不是业内愿意看到的结果。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汽车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汽车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