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银行反击互联网金融的几大误区分析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先是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将传统的货币基金改头换面后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获得极大成功。截至2013年12月,余额宝总资金量突破1300亿元,开户用户超过1600万。

  2013年8月,微信推出“微支付”功能,多家基金公司跟进推出基于微信平台的理财服务。10月,百度理财携手华夏基金亮相,当日销售超过10亿元。此后百度又相继推出百发、百赚等理财产品。

  同时,搜狐、网易、京东等都纷纷推出金融销售平台,开卖贷币基金或保险(放心保)等产品。一时间,各种理财平台喷薄而出,基金公司也“城头变幻大王旗”,不是嫁接BAT,就是自创互联网销售平台。

  央行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互联网金融业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渗透”。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正改变着整个金融行业的格局,给传统银行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不仅在渠道上影响着传统银行产品和服务结构,而且彻底变革银行融资渠道,资金开始脱离银行。

  最新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对于这种变革,应该说传统银行已经作出反击。

  如针对大数据和客户积累,银行系电商脱颖而出,代表的有民生电商、交博汇、善融商务等。针对互联网销售属性,银行进行业务网络化、电子化的尝试,不断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这些都是银行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而开发出的产品。

  但在传统银行反击互联网金融时,普遍存在几大误区。

  第一是理念上的误区。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传统银行的高层,依旧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一种冲击,不会对传统银行构成根本威胁。

  理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传统银行的规模超过140多万亿元,互联网金融的几千亿元规模只是其九牛一毛;二是互联网金融涉及的都是小额金融业务,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依旧依赖传统银行。

  但不要忘了,银行的实质只是一种金融中介,而互联网金融恰恰是摒弃一切中介。余额宝等冲击的是银行活期存款;P2P和众筹等是绕过银行,开启了资金出让方和需求方直接对接的信贷新模式。传统银行的存、贷、汇功能,互联网金融均已实现。

  最紧要的是,互联网已经改变用户实现金融服务的接入方式,传统的渠道和产品被新型的互联网渠道和产品所替代,成为更好处理金融交易和积累客户的解决方案。假以时日,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也将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届时对银行的传统业务就会构成致命威胁。

  第二是思维上的误区。

  传统银行普遍缺少互联网经营思维,也就是在用户体验上表现很差,或基本就没有用户体验的概念。

  传统银行的“朝南坐”现象依旧严重,特别是在当前资金面从紧的宏观背景下,银行的间接融资依旧是主要渠道,对企业的信贷需求采取附加条件等措施,在客户开发、信贷产品的设计上,明显创新不足。如此前一些大型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在信贷审批标准等方面,都是基于银行自身设计的标准,而不是银行适应市场需求进行标准创新。

  第三是行为上的误区。

  针对互联网金融,很多传统银行将自己的产品、业务搬上网,但仅仅搬上互联网是远远不够的,传统银行需要开发出适合互联网特点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

  典型的是银行进军电商,由于规模有限、特色不鲜明,巨量的资金投入有时带来的是铩羽而归。

  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应战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简单建设网络银行,或建立电商平台,重要的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互联网客户开发,以及大数据挖掘后的特色金融服务。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金融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金融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