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14年我国优酷互联网应用发展前景分析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自2012年年初合并土豆网之后,优酷的日子并没有明显的好转。这才有了今年年初关于优酷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种种传闻。如今,楼上的那只靴子终于掉下来了,优酷最终选择阿里,以12.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阿里18.5%的公司股份,这一外表看上去高大上的联姻,实则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光鲜,甚至可以说是前景十分微妙。

  2010年年底,古永锵带领优酷在纽约证交所拔得头筹时,一片踌躇满志。在获得老大席位之后,优酷为了追求规模效应,于2012年成功并购了土豆网,所有这些业绩,并没有让优酷的财报好看过,双方合并后的第一年,公司总营收翻倍的同时,亏损额更是扩大了150%。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的中国优酷网站/媒介测量报告显示资本市场只能解决优酷等一批网络视频公司的资金短缺问题,更无法解决最根本的竞争力难题。直到今天,优酷们依旧扮演的是一个“二道贩子”的角色——从国内电视台甚至是国外电视制作机构购买电视剧,在互联网上播放,再向厂商兜售广告。这一简单的商业模式背后,隐藏着可怕的危机,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竞争壁垒,网络视频依旧只是一个资本催熟的行业,有点像当下时髦的电视剧制作行业,只要足够有钱,谁都可以以高科技的名义进去玩玩票。

  当然,这样的游戏只属于那些财大气粗的玩家。在这一领域,阿里、腾讯、百度、搜狐都是手握大量美元现金的入市者,只有优酷是个例外。

  从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前,古永锵的信条是:只要优酷成为国内视频行业的执牛耳者,它就不会轻易死掉。在2005—2013网络视频血拼的近10年中,这一定位是明智之选——在找到切实的商业模式之前,优酷只能依赖风险投资输血。从2007年到2013年的7年里,优酷的收入从当初的170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了 3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近200倍,可7年间的亏损额只是从原初的8.9亿元人民币减为5.8亿元人民币,只减少了35%,尤其是上市后从2011年到 2013年的这三年中,营收几乎每年翻番(连续三年营业额分别为8.9亿元、18亿元、30亿元人民币),亏损也同步放大(分别为1.7亿元、4.2亿元和5.8亿元人民币)营收越大,亏损越多,成为优酷们的一大奇观。

  迫于资金压力,优酷不得不引入战略投资。古永锵口口声声说看中的不是阿里的钱,事实上,优酷为了获得12亿美元的资金输血而委身阿里,并非最佳选择。相比于阿里,优酷如果选择和腾讯合作,会产生极佳的协同效应,腾讯有非常好的渠道入口,优酷有丰富的视频资源,这本来就是天作之合,双方之所以未能走到一起,可以推测,钱是唯一的障碍。此前,腾讯携微信这一移动入口傲视群雄,以2 亿美元到4亿多美元不同的价格,分别占据京东、大众点评和搜狗从15%到40%不等的股份,如果以同样的模式入股优酷,想来腾讯只有几亿美元的嫁妆,这对优酷而言,难解其资金贫血的燃眉之急。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优酷与阿里联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前阿里对新浪微博的输血。如今,倚重阿里土豪的慷慨解囊,微博终于上市,但微博的前景同样未必光明一片。在此之前,阿里引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收购并没有什么章法,从文化产业到物流,只要有资本收益,全部纳入囊中。是否能产生协同,属不属于范围经济,对于阿里核心竞争力有无帮助,这些都不是马云们考虑的问题。马云向来有媒体情结,除了直接的资本收益之外,他只关心:优酷能不能像微博那样,成为淘宝的又一个新的营销管道?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对于网络视频行业而言,2014年将是一个分水岭。搜狐第一季度爆出高达8000万美元的巨额亏损(不久前首席营销官兼COO王昕离职),爱奇艺将力争上市,而优酷则继续在奔向赢利的泥潭中挣扎。网络视频业依旧在等待更大的产业整合,并且和传统影视产业深度融合之后,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商业模式,在此之前,优酷们的前景依旧是云雾缭绕,峰回路转。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优酷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优酷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