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15年汽车行业市场分析:透过价格战看变化

近年来,反观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与楼市的疯狂高涨又归于寂静可谓异曲同工。不过,房地产是当下中国的支柱行业,楼市挤一挤降降温,老百姓拍手称快,纵然满地鸡毛,最后还有地方政府兜底,收拾烂摊子。而对于结构性产能过剩后果初显的汽车行业,合资车企掀起的价格战只是开始,当然,这也可视做是汽车市场供求关系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激进扩张之后,挤车价“泡沫”的正常竞争行为。

汽车

这一轮的降价潮让最近的车市显得非常有意思,仿佛去年楼市大跳水的翻版。当年“4万亿”确立的以房地产和城市建设为代表的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虽然短期内立竿见影,却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反倒是留下了一地的楼市泡沫,最终给整个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李克强总理此前也说了,要让市场充分竞争。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观点来看,在一个理想中的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长期均衡利润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如果外系汽车品牌的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能够赚取比欧美日等成熟汽车市场更高的利润,那么我们的车价就还处于“有泡沫可挤”的阶段,青春少艾的中国车市要走向成熟也还必须经历车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激烈搏杀的阵痛,而这其中价格战是最简单直接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行业的问题最终要由市场自身解决,而市场的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自主品牌在过去曾经经历过价格战的洗礼,然而毕竟是兄弟睨于墙的同室操戈,跟外系品牌的车企不在一个阵地。但现在合资品牌价格跳水,势必对刚刚恢复了元气、市场占有率有所回升的自主品牌造成影响。最坏的可能是,价格战成为合资品牌大规模下探新常态的开始,强势企业与弱势车企开始正面冲突,在各个细分市场短兵相接,凭着“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劲头酣战不休,最后倒下一批实力不济的,市场格局巨变,真真地成了一“降”功成万骨枯。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制造业因何陷入群体性焦虑?》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在“中国制造2025”成为主旋律的当下,此文倒也有点忠言逆耳的意思。

从今年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到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裁员幅度达到9000人;再到松下、夏普、tdK等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本土之计划,三星、富士康、耐克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受大陆成本压力纷纷向东南亚地区设立工厂,笔者认为,外资企业的撤离显示中国制造业正在陷入全面的群体性焦虑,“回首这十年,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在中国非常不受待见,而政策导向性也让中国制造的处境颇为尴尬……经济的大环境耽误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汽车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员,这些年虽然在政策上获得了不少支持,但也难免受这种焦虑的困扰,如今实体经济整体不景气,股票市场投机性火热,对汽车市场发展的拖累显而易见。这种时候所爆发的集体“官降”,形而上地说,属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所有企业都是被动,又都是主动。这种情况颇有些类似《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车企都在默默观察着竞争对手的行动,时刻准备着举起猎枪。更多相关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不过,市场是你的也是我的,最终是活下来的企业的。“先发制人”的车企能否在价格战中胜出,还有待观察。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汽车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汽车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