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跨境电商“新政或暂缓一年实施”的话题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面对庞大市场前景与用户规模,需要制定一个适合行业的规则。
跨境电商洋码头CEO曾碧波认为,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中国拥有近3亿~4亿的中产消费者,他们对海外商品有强烈的需求,消费市场规模将从百亿级步入万亿级别。在中国消费力量的驱动下,传统零售市场的价格歧视和流通壁垒正在被打破,中国消费的释放将会倒逼世界消费流通环节的变革。从长期看,购买海外商品是个不可逆的大趋势。
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14年海淘人群1800万,成交规模1400亿元。预计在2018年,中国的海淘人数将达到3560万,海淘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接下来的20年中国的人口红利是消费红利,中国拥有高达3亿~4亿的中产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行为,已经从基础需求过渡到更高品质的要求,更愿意为产品品质支付溢价,并且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比越来越大。
“90%的智利车厘子会运到中国;全球时尚新品会在中国市场首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北海道滑雪”,这是很多中国消费者的梦想,也是洋码头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曾碧波相信“未来不久,中国的消费输出将倒逼产业链效率提高,优化代差,打破中国零售市场现状。”
作为整个行业感受最深的“买手”,他们很早就体会到行业的变化。中国消费力量的崛起,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价值,已经让很多海外的商家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最为显著的改变就是商场门口标语已经从“拒绝拍照”过渡到“欢迎中国买手”的字样。
在跨境电商的促进下,未来中国经济全球化将是以中国消费力驱动,依靠中国消费的极大释放,中国经济全球化格局得以改变。在曾碧波看来,跨境电商真正的核心价值就是实现国人消费全球化的梦想,洋码头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致力于突破跨境行业产品信息不对称、供应链过长、及物流体系不完善三大瓶颈。
首先是产品和需求信息不对称。跨境电商的产品跟国内品牌不一样,国外很多产品都还没被国内消费者广为熟知。信息也处于脱节的状态,为了打破这些壁垒,洋码头首创海外场景式购物模式,通过场景式购物和社交化元素,让更多海外卖家和中国买家之间有很好的交易和互动,降低海外商品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的距离感。
其次是海外供应链链条过长,由于消费者对海外商品需求多样,国外供应链往往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状态,且库存率较低,流转周期长,对国内市场需求不能及时响应。而多元化的买手制,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超过2万名优秀买手,主要目标是将全球各地最优质的商品和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传递给中国消费者。
《2015-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跨境电商的最后一道堡垒就是物流。如何做到高效快速、安全可靠、成本可控,对资源做出最合理的配置,是物流的一大挑战。洋码头率先建立了国际物流体系,旗下官方物流贝海国际,经过多年发展与沉淀,已在全球建立了12个大型国际物流中心,只需要5天,世界各地的商品就能原汁原味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