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从实际出发看待铜冶炼的发展

    近几年来,国内市场对铜等有色金属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中国铜工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铜冶炼和加工的发展速度比较快,这是工业化大规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有种观点认为,铜冶炼和加工发展太快,要警惕电解铝现象的出现。对此,解决电解铜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和行业发展的实际,不存在企业数量多与少的问题。在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应放手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阶段,应该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市场的问题,这本就是市场经济应用的规则。我们本来就缺铜,发展又离不开铜,在铜原料的供应问题上应该双管齐下,实现铜精矿、废杂铜多进口,铜材加工多出口的格局,这是我们应该提倡和发展的远景。

    我们国家是缺铜国家,相对铜矿少,品位比较低,全年用国内自产铜精矿生产的粗铜只有60多万吨。仅就2004年看,从国外进口铜精矿288万吨,再加粗铜114万吨,共生产出精铜206万吨(阴极铜),而全年需要330万吨阴极铜,不足部分只有进口电解铜和杂铜来调节国内的需求。按着10%的消费增长率来看,2005年大约需要400多万吨。

    而当今,世界铜的加工基地已转移到中国,韩国、日本、台湾省、加拿大、法国和德国的汽车、电线电缆和电脑等制造业都到中国大陆来建工厂,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河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铜的加工制造业更是突飞猛进地发展,都是引进外国的设备,科技含量高的先进流水线。仅就现在最大8家生产的板、棒、管、带、箔、线,特别是内螺纹管和饮用铜水管,电子板框架等,不仅填补了我国的空白,目前还有1/3的管、箔、内螺纹管等出口。2004年全国加工新品种量约有80万吨,特别是河南金龙、宁波金田、江苏高新张铜、浙江海亮、宏磊等给国家换回外汇,这种发展趋势,是可歌可庆的,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2004年全国铜材加工总量(包括各大工厂的线材)是419万吨,超过美国357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铜管产量已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位,而且出口大于进口。这种大好形势,应该大力支持和发扬,按此全国每年生产360~450万吨粗铜才能满足国内的栌谩?

    铜工业不属于高能耗的行业
    从产业特点来看,铜冶炼不属于高耗能行业。铜矿中含有大量的硫,冶炼过程中自燃产生大量的热,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燃料,通过余热发电、余热回收利用,还可以为后续生产提供电和热;近几年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和冶炼设备的改进,使粗铜冶炼的单位电耗和煤耗逐年降低,总硫利用率高达95%以上,熔炼速度提高,粗铜冶炼能力加强,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在铜的精炼阶段,每吨电解铜消耗电仅为285度(每吨电解铝耗电近15000度,是电解铜的50倍)

    从能耗看,在电解铝生产上,每吨成品铝需要交流电15000-16000度,而生产每吨粗铜一般只需要750度电,每吨阴极铜只需要258度电,没有什么污水和废气排放,生产阴极铜不属于高能耗和污染的企业。世界缺铜,中国更缺铜,本国生产的铜满足不了自己国家的使用,还要到国外去买140~160万吨来填补自用的不足。在这种不足情况下,怎么能说我们的粗铜生产多了呢?应该看到这是铜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限制和"一刀切"都是不对的,用处理电解铝方式是不妥当的,更不利于我国铜经济的发展,应该采取严审的方法,要从资金、原料的规模上落实,提高准入门槛。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铜的消费量日益提高,带动了国内外铜价大幅上涨,国内铜价攀升到今年的3.7万元/吨,达到历史高点,国内铜生产企业的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由此,使中国铜冶炼加工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是整个行业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时期。

    铜工业的发展是市场需求的拉动
    从铜冶炼工业来看,随着各大型企业冶炼技术的提升和产能的扩大,为电解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当前铜冶炼工业的迅猛增长,是巨大的市场内在需求的拉动,产业链延伸的带动,这与电解铝是截然不同的。与电解铜的市场需求强劲的态势相对照的是,铝供应过剩明显。统计数据表明,从2002年开始,我国铝市场过于求的状态开始显现,当年过剩7.9万吨,2003年过剩7.7万吨,2004年,我国铝产量658万吨,消费量596.7万吨。电解铝供应过剩明显。电解铝的纷纷上马,造成煤、电、油、运全线吃紧,导致各地拉闸限电。而电解铜属于净进口,每年需要一半的进口量,全球缺,中国更缺!去年的铜消费量达到了330万吨,仍然稳居世界第一,显然,国产铜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中国仍将进口大量的铜!而粗铜冶炼,随着冶炼技术的提升、产能的提高,将为电解铜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当前铜冶炼的迅猛增长,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内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自身带动,这与电解铝是截然不同的。

    铜冶炼的发展受到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拉动,显示出强大的市场,这个大好形势,应该大力扶持,让铜业快速发展满足国内需求这是主流。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铜工业的发展方向,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立足不败之地,很快能够超过发达国家。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铜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