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记者在省内部分冶金企业走访后发现,冶金行业“受累”于过剩产能的严重制约,已经不可避免陷入“血拼价格”进而微利运营的窘境。
邵安林介绍,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走势偏弱,我国经济持续降速,结构调整逐步深入,对冶金矿山行业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一是我国铁矿石需求总量很大,年均7亿吨左右的粗钢表观消费量,需要铁矿石原料11.5亿吨左右。其中,80%以上的铁矿石原料依赖进口,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国内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形成持久支撑;二是我国铁矿石需求增速下降,市场低迷萎缩。世界铁矿石生产供应巨头持续低成本扩产,2010年以来翻了一番,总量供大于求,价格连续5年震荡下行,并在2014年下跌50.8%的基础上,2015年又下降了46.34%。三是我国冶金矿山生产成本过高。同口径比,我国冶金矿山企业生产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20%,高出国际前10位矿业公司50%以上,仅与少数细磨选矿加工矿山相当,在国际上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并且我国钢铁企业不愿意多配国内矿。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是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
实际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已经在最大范围和最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基础设施大发展、大建设与城镇化快速推进,推动了国内钢材市场需求,炼钢炼铁原料铁精粉需求加剧,境外矿进口量大增,不可避免地将国内冶金矿山企业引进到国际竞争中。但是,世界主要铁矿石出口国的铁矿石生产企业通过联合重组逐渐呈现垄断态势,造成世界铁矿石价格连年大幅度上涨,给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的我国钢铁产业带来极大威胁。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需求旺盛,进口铁矿石量价同步攀升,十多年支出原料成本2万亿余元,导致钢铁全行业亏损,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