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16年上海旅游业发展总结分析

       随着我国上海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人民收入提高,促进上海旅游业发展壮大。上海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2016年上海旅游业发展更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6年上海旅游业发展目标是:全年接待入境游客81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0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89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650亿元。游客满意度排名继续位于全国前列。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2016年上海旅游业发展的要点总结。

  一、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上海旅游业的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与丝路沿线省市常态化的旅游交流,推动建立与沿线国家旅游合作工作机制。全面梳理上海旅游业可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各类资源,谋划新产品、设计新线路、研究新政策,制定行动框架。紧紧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旅游宣传平台,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海内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加强与丝路沿线重要旅游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推出以邮轮、高铁、房车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旅游产品,拓展以“一带一路”为主线的国际旅游市场。充分发挥上海出境游客源地的优势,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旅游项目建设,支持旅游企业走出去。加大境外旅客购物退税政策宣传力度,研究和总结国内外旅游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经验,进一步推动包括互免签证在内的旅行便利化政策。

  推动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旅游业合作。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宣言》,依托长江水道,鼓励企业培育若干条长江旅游航线。放大上海国际邮轮母港建设的带动效应,推动长江与海洋旅游的联动发展。依托长江旅游推广等联盟开展联合促销,并将“四季上海”品牌和长三角“主题体验之旅”推广至相关市场。积极推动落实长三角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进区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以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标识和票务系统为主要内容,推动打造区域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制定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积极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建设。

  进一步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加强相关政策研究,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事流程,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落实旅游行政权力目录管理制度,建立动态清理机制,启动编制行政权力行使业务手册,推进行政权力电子化、信息化,提高权力行使的标准化。探索在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会展中心等重点区域,执行更加开放的机制与政策。紧紧抓住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机遇,进一步提升本市旅游品牌建设,不断推出本市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建设在线旅游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动移动支付在旅游业的普及应用。支持金山、崇明等区县探索扶持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发展。

2016年上海旅游业发展总结分析

  二、加强规划引领,推进旅游重点区域建设

  完成《上海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发布工作。组织规划宣讲会,着力推动规划的实施与落地。进一步组织编制本市重点旅游功能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公共服务规划。加强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的对接,完善旅游项目库及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强化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

  全力推进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和有序运营。按照市政府“保重点、分梯次、整体出形象”的目标,加快以信息咨询、导览提示、投诉受理、卫生保障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和15个旅游服务点建设。推进度假区交通旅游标识、引导标识系统和大客流应对、交通组织与应急管理体系等旅游配套建设。以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为契机,推动各区县旅游营销和迪士尼乐园的互动衔接,推出各具特色的专题旅游线路,充分放大迪士尼乐园项目的溢出效应。

  深入推进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组织召开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工作会议,支持建设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鼓励开辟度假区骑游路线,逐步推进旅游公共自行车租借点和旅游咨询点布局。支持欢乐谷改造提升、佘山风情街等项目建设。推动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将度假区建设成为集游乐、观光、会务、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深化上海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发展。切实做好《上海市邮轮旅游合同示范文本》《上海市邮轮旅游经营规范》在本市的广泛使用及经验总结,并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围绕邮轮口岸、邮轮公司、旅行社等邮轮旅游相关企业,推动系列地方标准的制定,明确相应的基本服务、设施、安全、卫生、信息传递、管理等质量要求。聚焦培育邮轮旅游产业链,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邮轮旅游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在邮轮建造、通关政策、无目的地线路等方面有所突破,吸引更多邮轮企业和机构集聚上海,大力发展邮船物资供应、船舶维修保养等服务,推动观光、娱乐、购物等邮轮相关产业发展。

  三、大力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不断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

  拓展旅游消费新市场。研究上海旅游投资促进措施,营造促进旅游投资的环境和机制。加强对上海中心、嘉北郊野公园、廊下郊野公园等市级重大项目旅游功能配套的指导,推进小陆家嘴、世博园区、临港新城、虹桥商务区、徐汇滨江、宝山滨江、虹口北外滩、崇明长兴岛等区域旅游功能性项目建设。引导旅游企业开发上海及长三角房车旅游产品,积极推进青浦、奉贤、松江等房车基地项目建设。支持发展适合大众消费水平的中小型游艇,鼓励相关区域建设一批游艇码头和泊位。

  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加强与上海铁路局的全面合作,推进高铁站点旅游咨询、集散和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的高铁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依托上海教育资源,打造并推广一批研学旅游产品。依托浦东医学园区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等载体,积极引导旅行社参与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完善老年旅游的配套服务与设施,开发一批适合银发群体的旅游产品。支持浦东先行先试,研究探索国际会展便利化措施,提升展会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汇聚上海,努力打造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国际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品牌。

  开拓旅游消费新空间。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完善农家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建设若干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支持青浦“上海国际帆船港”、普陀苏州河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静安苏河湾创意文化休闲区、虹口水岸都市创意休闲区等旅游休闲区的建设,支持和指导奉贤渔人码头、森林公园等创建上海市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探索推进崇明岛全域旅游开发和综合管理体制建设。

  四、加强营销力度,着力塑造旅游品牌

  加大重点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中美旅游年”平台,与纽约结成旅游伙伴城市,拓展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合作新空间。继续做好“会议大使”、“旅游形象大使”工作,完善以“大使”为主线的宣传推广模式。充分利用多语种网站、电子杂志、会展数据库、新媒体、社交网络等载体,扩大上海旅游影响力。做好中、英、法、日、韩等语种网站的维护更新、编辑策划、信息采集及网络优化等工作。支持黄浦、虹口、静安等区县大力推进微旅行线路开发,创新宣传渠道,推动“微游上海”品牌项目升级。

  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展会。根据国家旅游局部署,完成2016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的承办任务。认真组织第四届中国(上海)会议与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举办好旅游保险发展促进研讨会、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及推介会。积极参加北京会奖旅游展、北京中国会议产业大会等活动。根据国家旅游局的安排,做好2018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申报准备工作。

  提升旅游节庆活动的覆盖面与品牌影响力。认真做好旅游节表演方队和花车招展工作,继续开展花车巡游评比,不断提升上海旅游节开幕式水平。深入推进旅游节庆“一区一品”活动,全方位展示上海的“品味、时尚、休闲、体验”。围绕“5.19中国旅游日”宣传主题,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惠民活动。加大对旅游企业市场化办节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品牌号召力和市场参与度,努力营造季季有节庆,月月有热点的良好氛围,打造若干具有上海地域特征、文化特色、时代特点的节庆旅游品牌。

  加强服务全国和对口支援工作。认真做好旅游对口支援新疆喀什、青海果洛、西藏日喀则、贵州遵义、长江三峡库区、云南四州等地区的工作。支持受援地区编制旅游规划,加强对受援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鼓励旅行社开辟相关线路,组织上海游客到受援地区旅游。

  、着眼市民游客需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全市多层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县、社区两级旅游公共服务点建设布局。重点协调、指导好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内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上海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向城市社区、郊野公园等领域延伸,完成全市188家社区信息苑中设立社区旅游公共服务点的工作。

  提升上海市智慧旅游工作水平。建设上海旅游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打造旅游数据中心。完善旅游信息汇集、维护和社会化共享机制,依托“上海A级景区实时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本市智慧景区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实用性、交互性、定制性为目标,开展上海旅游触摸屏系统改造升级工作。新增137个地铁站点旅游街区导览图,实现上海地铁路网已建站点的全覆盖。

  继续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以进一步扩大A级旅游厕所覆盖面为主要目标,制定和完成本市年度建设计划,组织实施年度A级旅游厕所贯标工作。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产业发展第一资源的思想,把旅游人才开发和培养放在旅游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围绕“十三五”旅游规划,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突出全行业重点人才培训。加快旅游新业态及紧缺人才培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上海旅游讲坛、上海旅游大课堂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市、区(县)、企业三级旅游培训网络体系的作用,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在人才开发和培养中的积极性。通过对本市学习型、创新型旅游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经验的示范、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爱才、惜才、用才的氛围。

       总的来说。2016年上海旅游业发展在上述几点实施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旅游收入也超过了目标,达到了3820亿元,同比增长9%。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旅游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旅游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