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开源软件为中国软件提供了发展机遇

    包括Linux(操作系统软件)在内的开放源代码软件(OSS)在全球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发展,据IDC预测,全球Linux市场每年以25%%速率增长,到2008年将达350亿美元(其中桌面Linux将达10亿美元,占3%%)。以网络服务(WebServices)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由于开源软件LAMP架构(即Linux操作系统,Apache-开源web服务器,MySQL-开源数据库,PHP超文本语言)的崛起,与IBM、Sun主导的J2EE架构(Java语言)和微软主导的.Net架构(C#语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打破了某些软件巨头经营商业软件的垄断局面,迫使他们降低产品价格,拿出自己的应对方案。开源软件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多一种灵活的、符合用户自身利益的选择;为中国软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可以说,开源软件的出现搞活了全球的软件业。微软的一位主管跟我谈:他们目前对待Linux的态度是共存,他们针对某些解决方案也采用一些开源软件(如MySQL、Firefox等)与其Win鄄dows操作系统搞系统集成。他们认为,微软应向OSS学习:(1)如何控制软件模块及其集成的成本;(2)如何吸收或参照开源社区这种开发机制的有益经验;(3)如何增加透明度以赢得用户更大的信任。 

  近几年来,国内Linux和OSS发展很快,高于国际平均水平。2004年中国Linux销售增长率为45%%,高于同期全球销售增长率34%%,高出约1/3。中国市场容量和潜力也很大,但在人才、技术、投资、商业模式和市场等成熟度方面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为了加快中国Linux和开源软件的发展,我们认为,在开发机制方面,要形成社区开发和企业开发互为补充的两种机制,前者主要是搞创新,后者主要是做稳定,即做好工程化、产品化工作。对于Linux或OSS来说,孤立地开发或推出一个产品(发行版)是不行的,必须形成围绕该产品平台的生态系统,即把大量丰富的应用软件移植到这个产品平台上来,该产品必须能预装到一些必要的硬件体系结构中去,必须能与众多外围设备匹配衔接。为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开发出产品性能好、技术水平高、销售价格低,符合用户需求的、在全球能进入主流的产品,否则要吸引或取得全球广大企业、社区的支持,共同来营造一个生态系统是不可能的。当然在营建生态系统过程中,还要取得广大企业、特别是拥有丰富资源和影响的跨国公司,以及有关社区的大力支持。

  中国现有Linux企业主要有5~6家,他们多具有在艰苦创业环境中拼搏的精神,与国内主要用户也有密切联系、互动的良好条件,这几年相继开发、完善推出一批Linux产品,市场占有率也逐年扩大,甚至在一些大客户订货招标中一度还击败了外国同行。但总的来说,这些企业规模还不大,力量也较弱、资金不雄厚,只有实行国内联合、国际合作才是出路(当然联合不能搞立刻相互兼并那样的简单化,要探索大家能够接受并取得共赢的模式)。 

  产品开发决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成功”,要建立产品持续发展、不断升级的能力。无论在开源软件或商业软件中出现缺陷(Bug)是很自然的、经常的,关键在于要很快找到解决对策,为用户及时提供“补丁”(Patch),这个周期不能太长,这方面的服务必须跟上。我们在有关高档人才和服务意识上尚有差距。 

  必须指出,开源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应用程序以及编程工具等其所有软件的源代码都是公开的、开放的,但其体系结构,指架构文档的细部,软件模块配置/包装等工程化、产品化技术是可以不公开的(但要遵循开放标准或规范),我们可将其看做为包含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也是区别各种开源软件(如Linux)不同版本的根据。 

  OSS执行各种不同的开源许可证,其中Linux执行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过去在纯粹社区开发机制条件下,推出产品或发布版,由于软件与服务免费或只收成本费,往往陷于长期亏损的怪圈不能自拔,同时用户使用时发现问题也无人负责,早期自发参加Linux社区的开发人员只是从“爱好”、“玩耍”出发,组织方式也是无政府主义的。这段历史已经过去。如上所述,目前Linux或OSS软件均进入了产品化、产业化、持续发展阶段,已经出现了十几个不同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它们都立足于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工程化技术相结合,立足于在软件开放条件下的不同的、可执行的许可证授权方式,从而出现了在薄利多销、扩大市场战略指导下,依托有效的开源商业模式,开始走上盈利的良性循环,这也为中国Linux或OSS产业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可喜的是,一些中国的Linux企业也开始走上了盈利之路。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开源软件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开源软件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