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信软〔2017〕15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核心是深化实施和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加速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一、背景情况
2013年,工信部结合在万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所总结的方法和规律,基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技术应用成果和管理创新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规范企业两化融合过程管理的通用方法,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近年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与推广工作在标准研制、贯标推广、宣贯培训、市场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了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推动两化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标准研制方面,9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已完成立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已正式发布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已报送至国标委审批,即将发布实施。贯标实施方面,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总数近5000家,72家央企集团持续推动下属企业开展贯标,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近1000余家。全国31个省市、近300个主要城市、60个细分行业、74000余家企业依托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市场服务方面,全国提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并自愿进行信息公开的机构数量达500余家,专业服务人员达20000余名,面向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开展的贯标宣贯活动达1000余场,吸引了20余万人次参与,形成了社会各界谈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市场化采信机制不断取得突破,成为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龙头企业供应商选择、投融资机构授信等的重要依据。应用效果方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战略转型、管理优化、技术融合、数据应用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成效日益彰显,贯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服务等方面的水平显著提升,运营成本平均下降8.8%、经营利润平均增加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