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农牧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推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结合,积极培育多元化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让农牧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农牧区经济增添新动能新活力。
健全两个机制。一是消费导向机制。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瞄准市场需求,适应消费者选择,合理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特色农牧业和品牌农牧业,不断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二是利益共享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制、合作制、股份制,大力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共享模式。如:顺昌农农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集约流转沙沟梁村180户829人的耕地3200亩(种植油菜1423亩、饲草1777亩)。2016年,集约油菜因冰雹灾害,基本没有收入,但农户依然分到了240元的保底分红款。青饲草亩产1.68吨,销售价320元/吨,亩收入537.6元,亩成本155.24元,亩净收益382.36元,按照保底240元/亩分配后,结余142.36元/亩,按6:4进行分红,农户二次分红,85.4元/亩,农户实际亩收益达到了325.4元(农资补贴后)。
突出三类主体。一是新型职业农牧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牧场。注重其与市场连接,引导其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充分发挥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二是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推进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三是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其与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