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作为未来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创新之本,也是活力之源。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力求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更是吹响了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号角。当前,慈溪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市委人才办将紧紧围绕“1+4”人才战略布局,把人才作为突破口来谋划重塑经济发展新优势。 人才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如果说‘互联网+’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实现途径,那么‘人才+’则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要素。”市委人才办主任赵录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就是推动树立“人才+”的战略思维,加快凝聚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共识,把人才列为各类资源开发之首,优先谋划人才发展,优先推动人才工作。“4”是“人才+”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即以政策为导向、平台为支撑、企业为主体、服务为保障,创新聚才,汇聚经济社会发展强大动能。 人才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体制机制的活力来自改革创新。市委人才办将以编制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启动编撰慈溪人才政策总规,突破人才政策体制分割、职能分散现状,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使用机制上大胆创新,形成整体集成,汇聚工作合力,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上林英才”计划,引进集聚更多的高端人才,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启动实施“泛上林英才”计划,将各行各业人才引育纳入我市人才政策体系,使人才政策既覆盖到创业型人才,也覆盖到创新型人才;既加大外来人才引进力度,也注重本地人才的挖掘培养。 平台是人才引进、项目发展的重要支撑。“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赵录平说,下步我市要重点打造“上林英才”链式平台、“众创空间”、“虚拟空间”等三大平台体系。通过建设“上林英才研发园”、“上林英才创业园”、“上林英才产业园”,打造“研发、孵化、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创业创新“链式”平台。与此同时,加强政企联动,支持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以社会力量为主体构建多元化、市场化的众创空间,促进众创空间蓬勃兴起,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平台支撑。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推动“虚拟空间”建设,以线上交流推动线下合作,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业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有效调动和发挥好企业的“主体”意识,是人才驱动创新的重要依托力量和突破方向。要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出政策、搭平台,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企业倾斜,赋予企业更多的人才自主评价权,激发企业引才育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企业成为舞台上的“主演”。同时借助我市充沛的民营资本和产业优势,通过项目众筹、“才·富”公社等模式,拉动民间资本与人才智本对接,让企业成为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主角”。 最优的人才生态是人才创业创新的保障。围绕人才创业创新和生活安居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服务,全面落实住房保障、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政策措施,加速集聚风投、创投各类基金和创业融资平台,通过领导联系结对、选派“助创专员”以及建立政府首购首用制度等形式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全程式保障;充分依托“智汇慈溪”、“上林之家”等载体,关注人才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加深人才对慈溪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让“家”的感觉更好。 创业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实施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在慈溪的创新实践,赵录平说,慈溪人才工作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抓住慈溪列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认真贯彻宁波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慈溪工作的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战略思维,增强改革主动性,推动创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打造我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5-2030年中国冷藏半挂车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