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怡心)日前,碧溪街道周家桥村一门面房,经过51轮角逐最终成交,溢价率达到100%。这标志着本市14个镇(街道)实现了农村产权交易现场竞价全覆盖。截至4月18日,全市共成交农村产权交易14300笔,成交金额累计达7.2亿元,其中2018年成交10243笔,位列苏州大市第一位。
近年来,本市把农村产权交易列为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着力抓好线上线下平台建设,成立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专人进驻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村级交易服务站,实现城镇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全覆盖,农村产权交易逐步走上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线上平台依托苏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网站资源,多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初建市场有交易场地和平台,有经费和人员保障。
本市构建起“制度+科技”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去年8月,市委农办和政务办联合印发《常熟市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在前阶段运营的基础上,明确了农村集体产权的交易范围、机构、职责,对进入苏州、常熟、各镇(街道)交易的品种作出严格的规定,重点对项目立项预审、民主表决、材料审核、信息发布、组织交易、资金结算、资料归档等整个流程作出详细的梳理。市委农办、金融办、人民银行等部门还联合制定《常熟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试行)》,并于去年6月完成本市首笔承包土地经营权贷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在此基础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还通过“三资”监管平台“e阳光”等形式及时公开发布农村产权交易信息,自觉接受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