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几个小技改,几年一个大升级。”这是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坚持创新走出富有企业特色的发展之路。2月,灵谷化工投资1400万元的一期尿素中压系统改造项目竣工。这个基于二期尿素项目优点而实施的技改项目,可让一期产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提升10%,同时吨尿素生产还可节约蒸汽200公斤。该公司副总经理谈成明说,科技创新从来不能一蹴而就,灵谷化工“小步快跑”式的创新模式,为企业常跑常新、加快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把灵谷比作一棵“常青树”,科技创新就是助其枝繁叶茂的“能量源”。回望灵谷化工50余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蜕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2009年和2015年,凭着对未来市场的科学研判以及对自身实际的清醒认识,灵谷化工相继投入26亿元、22亿元,建成了年产100万吨合成氨、170万吨尿素的生产装置。这两套装置采用由华东理工大学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气化技术,让灵谷化工成为国内首个成功运用该技术在2000吨级大型单炉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全市科创荣誉墙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了产能的提升、规模的壮大,更为灵谷化工不断更新产品、拓展市场铺平了道路。对于化肥企业来说,国内市场看好小颗粒化肥,国际市场则青睐大颗粒化肥,虽然仅为大小之分,但产品生产工艺改造却是一个大命题。灵谷化工生产的化肥颗粒直径一般在2毫米以下,是国内市场的俏销货,比较适合国内中小农机和人工喷施。而国外农田施肥采用飞机播撒,则对化肥颗粒大小要求严格。“别看只是化肥颗粒变小为大,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却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最终开发出在现有生产流程基础上产出合格大颗粒的生产工艺。”谈成明自豪地说,在国内化肥企业中,能将一船4吨化肥的品质控制在2- 4毫米颗粒达90%以上的企业,只有灵谷一家。目前,灵谷化工已与销量占北美市场一半份额的美国运安公司建立深度联系,收获了每月出口4万吨化肥的大订单,同时还与瑞士、澳洲化肥经销商进行沟通,扩大企业自营出口规模,让灵谷化肥走向欧洲、新澳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