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计划》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文件精神要求,市农委认真贯彻“大生态”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工作重点,以生态文明建设“涉农6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化肥、农药使用管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农膜回收利用)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遵义画卷正在黔北大地徐徐展开。
一、强化 “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即通过实施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地认证”( “三品一标”),通过国家政策和最严格的质量监测管控从源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到2017年6月底,全市获得种植业无公害产地认证873个、面积353万亩,占比耕地面积的29.76%;畜牧渔业无公害产地认证315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16家、产品24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企业63家、产品124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布了22个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1个、“贵州省兽药安全监管示范县”2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个。
二、强化“两减行动”,土壤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两减行动”即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到2020年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一是实施化肥减量行动。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等手段,减少化肥用量,提升土壤肥力和质量。2016年至今农业部、财政部共计投入我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380万元,按照优化施肥结构,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改进施肥方式,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减少撒放、表施及盲目施肥行为;加大有机肥施用,鼓励施用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等建设内容,2016年8月至今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到1150万亩,亩均NPK等总养分用量32.4kg,亩均减少0.1kg,总减少NPK等总养分用量1150吨;主要作物化肥养分利用率达到34.8%,比当年常规施肥提高5.2个百分点。二是实施农药减量行动。通过开展农药减量控害、推广低毒高效生物农药、实施绿色防控相融合等技术和手段。不断推进农药减量星动。截止2017年6月,全市共组建物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230个。全市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24%,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3%,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