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批
湖南日报7月4日讯(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汤文光)今天,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试验示范基地里,一场早稻现场观摩会聚焦了省内外专家的目光。这是湖南省农科院主持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第三期项目的6个核心示范基地之一。项目首席专家黄璜教授介绍,经过5年攻关,形成了10大节水节肥丰产实用技术,累计示范推广面积4479.64万亩,平均每亩增产50.1公斤,增产粮食224.53万吨;每亩节水80至100立方、节氮2至3公斤,共节约用水35.8至44.8亿立方、减少氮肥用量8.95至13.44万吨。
在节水节肥的前提下增产,是对粗放式种植方式的挑战。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弄清楚水稻吸收水肥的机理,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特别是氮肥的施用,既容易流失又造成环境污染,迫切需要减量施用。湖南省农科院牵头承担了项目后,针对制约湖南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湘北、湘中、湘南设立了6个核心示范基地,进行了创新研究和技术集成,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