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粮作花卉所的“兜兰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兜兰种苗繁殖的技术体系和商品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曾获“东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选育出8个杂交后代,其中红玛瑙,乌纱、舞天鹤、舞女孩4个新品种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登录,“一种兜兰花期调控方法”、“一种兜兰的水雾栽培方法”两项专利获国家发明专利。近年来,通过有效的技术支撑与引导,在东莞、佛山、广州等地建立技术推广点对项目成果进行技术转化,累计推广兜兰盆花约172.8万盆,总值3456万元,其中新增产值3000万元,新增利润1728万元。
市蕉菜所的“香蕉群体质量评价与优质高效栽培模式推广”项目研究成果曾获“东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根据香蕉群体质量理论和香蕉群体发展动态指标,按照香蕉生育进程叶龄诊断模式,采用“适、壮、高”的技术途径,进行栽培技术措施精确定量化,全面优化群体高产优质的各项质量指标,使香蕉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推进香蕉栽培管理由原来的经验性、定性化向生育进程模式化、栽培诊断指标化、技术措施规范化转变,从而形成一套香蕉群体质量评价与优质高产高效精确定量栽培管理新技术。2009年以来,该项目在东莞、惠州、茂名、湛江、珠海等地联合建立示范基地,累计推广种植面积71.8万亩,新增总产值约3.56亿元,新增纯收入2.99亿元。
市疫控中心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建立了东莞市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警与风险评估体系,同时制定一套综合防治技术,从致病机制、免疫关键技术、药物防治等方面有效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题。从2009年开始,该项目推广应用东莞、佛山等地区50万头猪,使用该成果技术的企业及农户,年平均每头商品猪饲养成品降低近50元,每年产生间接收入2500万元,而且对肉类食品尤其是猪肉市场供应、食品安全、对外贸易、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