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到,2013年,高新区将围绕“创建国内一流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目标,坚持“开放、诚信、创新、高效”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四个三工程”,切实提升全区规模竞争力、创新驱动力、空间承载力和整体推动力,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加快三个提升 一是产业发展提升。扩大增量。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围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力促中联重科工业园快速发挥规模效益,支持北人印机加快建设绿色印刷机械产业园,持续推进青岛纺机渭南工业园,抓紧实施渭临精细化工园,努力创建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园,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做好存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努力在企业扩规提效上下功夫,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0户,5—10亿元以上8户,30亿元以上2户,50亿元以上1户。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区内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培育12户成长型小巨人企业。提高质量。进一步激发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引进核心技术、高端人才、现代管理模式等有力措施,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力争10户企业获批名牌产品或相关质量认证;支持陕西北人做好上市评估,督促沃泰科技加快股份制改制,指导八鱼油脂发行集合债券,引导企业进入多层次融资市场。 二是创新能力提升。突出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出台《渭南高新区自主创新奖励办法》。通过财政支持、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等多种途径,助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5%以上。引导企业参与承担国际国内技术合作,鼓励申报实施中省重大科技项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计划申请专利突破200项。 三是城市品位提升。坚持“高起点规划、组团式开发、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理念,按照分区规划和控规要求,拓展“四纵五横一绿环”新区框架,完善供水供热系统,加快城市功能配套。重点引进万达、碧桂园等品牌企业,大力招引金融保险、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会议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大项目,打造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中央金融商务区。加大城改力度,明确阶段目标,确保红星、张东、王贺加快进度,穆屯、张西、灵阳启动实施,郑家、大闵、白杨入住新居,早日实现“农民变市民、旧村变社区”的目标。 打造三个基地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强化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转化。深化与西安交大、建科大等12所高校战略合作,新建研发中心5家,工程技术中心3家,重点实验室3个,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建设,吸引5—7个研发实体入驻。着力推进交大渭南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国家钼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和煤质检测检验中心。筹备组建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交易市场,积极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支持认定20户高新技术企业,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二是人才发展培育基地。建立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工作机制,完善高新区人才政策,加快实施“五大重点人才工程”。通过校企联合、校地联姻等形式,建立创新创业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引进150名以上各类人才,培养一批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企业家队伍,建立5—10个博士后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聘请善策划、懂管理、能融资的高级人才,组成投资咨询委员会,加快推进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三是生态环境友好基地。推行项目入区环评节能前置审查,实行入区项目节能环保一票否决制。督促渭化集团实施循环水综合利用、锅炉风机节能改造等工程,落实重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的动态监控和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加快污水处理厂B升A进度,启动西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西区入渭湿地项目。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有效做法,高标准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力打造宜业、宜居生态文明新区。 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发展空间突破。按照开放、融合的思路,积极实施“北扩、西联、中提升”战略。抓紧协调“渭临经济协作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切实加强同临渭、华县、富平等周边县区的沟通衔接,大胆探索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做好辖区136户企事业单位用地清理清查,盘活存量土地,有效整合资源,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二是信息化建设突破。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抓紧北京聚龙天下、美国甲骨文云教育、深圳学之泉电子书包、工信部智慧产业园等项目洽谈落户;积极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无纸化办公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建立互联互通、协同运转、便捷高效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满足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路网监控、便民服务等需求,切实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三是收入分配制度突破。大胆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奖励份额,重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城市管理等方面有功人员,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进一步激发全区上下谋事、干事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区级新增财力90%用于养老、就业、教育、医疗、社区建设等民生工程,使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 强化三个保障 一是工作效能保障。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为抓手,深入开展“四严格一提升”主题活动,严格落实“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承诺,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诚信高新。保证政令畅通,严格化工行业、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和食品药品四大领域安全监管,高效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创建平安高新。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和项目包联制度,主动深入基层,破解发展难题,做好效能建设的表率。 二是发展资金保障。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争取中省各类资金支持。做好12个项目策划包装,争取2亿元以上专项扶持资金;密切金融机构合作,发挥威楠公司平台作用,推进城投债券发行,落实投资发展资金5亿元以上;积极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确保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三是党建支撑保障。着力抓好落实,将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转化成自我加压、加快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推进运行体制和用人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开拓进取、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发挥好“两新”组织和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郭秦勇)
2025-2030年中国冷藏半挂车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