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记者 王蓉)持续多日的沈家山考古昨天又有新发现,两口西汉早期的陶井重见天日,除出土了大量陶质井圈外,还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陶罐,和部分生活器皿的残片。
昨天下午3时,考古人员对刚出土的两口陶井仔细清理,这两口汉井相隔不到3米,直径约70厘米。据考古人员确认,两口井壁均由数个做工精美的陶质井圈套叠而成,外表呈灰黑色,有部分绳纹和网格纹等,装饰美观。值得一提的是,在清理出土的井圈中,两个直径
扬州网讯(记者 王蓉)持续多日的沈家山考古昨天又有新发现,两口西汉早期的陶井重见天日,除出土了大量陶质井圈外,还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陶罐,和部分生活器皿的残片。
昨天下午3时,考古人员对刚出土的两口陶井仔细清理,这两口汉井相隔不到3米,直径约70厘米。据考古人员确认,两口井壁均由数个做工精美的陶质井圈套叠而成,外表呈灰黑色,有部分绳纹和网格纹等,装饰美观。值得一提的是,在清理出土的井圈中,两个直径约2厘米的洞孔相互对应。据推测,可能是古人为将完成的井壁准确、方便的放置在井中,用麻绳穿过洞孔,稳固后吊至井中。可见,当时聪慧的扬州人,已经寻求出更加科学、省时省力的方法了。
另外,一件灰黑色陶罐保留完整,表面纹路依然清晰可见,“肚大腰圆”的器皿内部空间较大,据考古人员确认,这是西汉时期常见的“打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