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镇海的全球首条大宽幅石墨烯薄膜生产线。(严龙 摄)记者殷聪“目
恒温的室内虾池里,一尾尾虾在水中“撒欢”;安装在虾池里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实现环境参数采集、数据自动分析、自动控制等功能,营造出最佳养殖环境,实时监测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小程序推送到管理端口,实现对虾池养殖的远程智能监测管理……这些现代化养殖场景将在东营通威1万吨/年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及示范推广基地项目变“设想”为现实。
作为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项目,东营通威1万吨/年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及示范推广基地项目落户在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的利津县刁口乡,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布局标准化养殖区、蓄水和尾水处理区、生产配套服务区,为虾筑起了“智慧池”,装上“智慧脑”。通威渔业总经理胡昭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全数字工厂化养殖项目样板,让越来越多的养殖同行认识、了解数字农业,推动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以前养殖业是看天吃饭,现在我们追求的是心中有‘数’,用数字化方式去科学生产。”胡昭明表示,水产难养之处在于患病后很难被及时发现处理,而远程水生态监控系统会将监测到超出常规数值的地方进行预警,即使是新手也能把养殖池管理得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