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2023中国-中东欧国家市长论坛在宁波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
5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杨慧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纳流控平台的细胞外囊泡荧光标记新策略,以实现细胞外囊泡的精确测量和荧光成像。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化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化学快报》。
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主动释放的、具有膜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其携带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可实现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细胞外囊泡百纳米级的尺寸特性,使人难以对其进行可靠的可视化荧光检测,限制了对细胞外囊泡的深入研究。
目前,常用的细胞外囊泡荧光标记方法主要包括:膜蛋白荧光探针标记和亲脂性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荧光探针体积大、空间位阻大,且细胞外囊泡膜蛋白丰度低、异质性强,极大限制了荧光标记效率;而亲脂性荧光染料标记具有操作简单、荧光强度高、分子尺寸小等优点,适用于细胞外囊泡的高效标记及下游检测。“但长期以来,受限于亲脂性荧光染料本身的理化性质,较高染料浓度下其极易出现染料分子团聚,形成与细胞外囊泡尺寸大小相近的纳米颗粒,产生假阳性信号,导致针对细胞外囊泡的检测结果不准、测量出现偏差等问题。”杨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