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章升 通讯员陈益维 周梦丹)这两天,在慈溪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年产150万套涂覆工具及配套产品生产线项目建设工地,施工人员正抓紧时间平整土地、铺设管线,做好厂房建设准备。“我们在去年底拿到拍卖出让的20亩工业用地‘标准地’后,今年3月就开工了,比项目约定开工时间提早近2个月。”宁波港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镇说。港宁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是慈溪深化工业用地出让“标准地”改革、提高土地资源
本报讯(记者陈章升 通讯员陈益维 周梦丹)这两天,在慈溪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年产150万套涂覆工具及配套产品生产线项目建设工地,施工人员正抓紧时间平整土地、铺设管线,做好厂房建设准备。“我们在去年底拿到拍卖出让的20亩工业用地‘标准地’后,今年3月就开工了,比项目约定开工时间提早近2个月。”宁波港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镇说。
港宁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是慈溪深化工业用地出让“标准地”改革、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出让的工业用地‘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等一系列标准进行出让的建设用地。企业拿地后完成告知承诺即可开工,建成投产后按照法定条件和既定标准进行验收。”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去年以来,慈溪在新增工业用地中推行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事前做评价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优服务、事后定政策强监管”的原则,实现“标准地”成交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其间,该市把好产业项目准入关和空间布局优化关,拉高新供“标准地”准入指标,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集聚。